
巴拉库普利亚煤矿(简称孟巴煤矿)是孟加拉的第一座煤矿,也是海外最大的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并包产的现代化矿井。安徽徐州徐矿集团的工人们不仅实现了海外创业,还开创了孟加拉采煤工业的历史。
在孟巴矿,人们最爱唱的两首歌是《想家的时候》和《我是中国人》。项目部经管部经理孙留华说,离开家,才体会到想家的滋味,远离祖国,才真正理解了祖国的含义。
孟巴项目部,华人大本营
当地经济落后,医院连简单的外科手术都做不了,看病是当地华人的一大难题,项目部的职工医院就成了当地华人共同的医院。尽管医院只有2名医生,承担着300多名矿工的基本医疗,但只要中国人来,一律和自己人一样接诊。食堂也对当地中国人敞开,孟巴项目部因此成为当地华人的大本营。
去年12月,在孟加拉的南昌电厂一名技术工人因突发脑溢血送到项目部医院。由于病情危重,项目部一边通知电厂,一边联系周边医院。电厂领导赶到时,项目部已安排好两辆车和大夫准备将病人护送到首都达卡治疗。
怕颠簸加重病人脑部出血,300多公里路途中,李来芝大夫一直跪抱着病人的头部。途中病人几次呕吐,血及呕吐物沾了李来芝一身,李大夫也没松开过。一周的抢救,最终没能挽回那位工人的生命。在穆斯林国度,外国人找停尸房、火化都极其困难。综合部部长刘勇等人费尽周折最终在中国驻孟使馆的帮助下,妥善处理了电厂工人的后事。电厂总经理黄子龙说,“我们想到的事他们帮我们做了,我们没想到的他们也帮我们做了。”
2007年初,一个四川女子在孟加拉落难,带着孩子流落达卡街头。项目部驻达卡办事处副主任明广福把她和孩子带回办事处安顿,半个月后,将她们母女送上了回国的班机。中国驻孟使馆经济参赞林维强为此专门打电话给项目部,感谢徐矿人的义举。那女子并不知道,买机票的钱是明广福在孟加拉华人商会中为她募捐的。由于她签证过期,为了把她送出海关,明广福利用了各种关系奔波了数十次并花费几千元。3年来,明广福帮助的这类华人已近20个。
“中国”两个字,就是凝聚力
只要当地华人有需要,徐矿人都会立即伸出援手。今天,在孟加拉的华人都知道有难事找项目部驻达卡的办事处。徐矿人有困难,当地华人也都会鼎力相助。明广福说,“远离祖国,才知道‘中国’这两个字的凝聚力有多大。”一方面为国人的尊严据理力争,帮助同胞化险渡难,一方面捐款为当地百姓做善事,徐矿进入孟加拉的3年来,赢得了孟加拉和中国同胞的双双赞赏,中国人在孟加拉渐渐挺直了腰板。
身在异乡,心在祖国
身在异国,祖国的一点一滴却深深牵动着他们。2008年5月12日晚7时40分,通过《新闻联播》得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王宝银等工人立即找到总经理于保华要求捐款。第三天,项目部就将工人捐出的20多万塔卡和企业捐出的3000美金送到了中国驻孟加拉使馆,这笔善款成为中国驻孟的13家中国大企业中第一份赈灾捐款。3天后,项目部66名党员又交纳特殊党费57710元人民币。
林维强说,徐矿人在孟加拉成功地打造了一座具有开创意义的示范性矿井,也为中国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作出了表率。(蔡冬青 王贞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