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钱永健12月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鼓励年轻人要富于创新。
钱永健在给年轻人提建议的时候说,“我想说几点,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发现并找到你所感兴趣的领域或者是感兴趣的工作,这份工作不是为了钱,或者是因为老师告诉你应该做,而是你自己觉得你真的愿意做它,例如我自己就是对实验室里的各种颜色感兴趣,天天做实验我都不厌烦。第二是你要找到新的方法来做事情,你要对过去的做法进行怀疑,并了解还有什么新的事情需要做或是采用什么新的方法来做。”
钱教授8日下午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和其他两位同时获得化学奖的科学家做了长达一个多小时富有激情的演讲。
在采访中,他坦言自己从事化学研究与家庭背景有关。
“我猜测我从事科学研究和我们家的背景有关。我们家出了好几个有名的工程师。为什么我从事了化学研究呢?一开始我学化学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后来我到图书馆去看书,发现书中描述的化学实验更有趣。可能是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化学物质都是非常危险的,也是非常难以搞到吧。但是我很幸运,我父亲帮我搞到了一些化学物质。于是,我自己做实验,结果,我发现实验真的非常有趣。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正因为我们家的人都是工程师,没有其他人对化学太感兴趣,所以我才选择了它。我和我父亲的专业完全不同。”
钱教授回忆说,他大概是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实验了,他已经记不清到底是多大开始第一次做实验的,但是第一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实验是关于把红色的化学物质变绿,而操做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它放到纸上,纸就会变绿。他已经记不大清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个实验了。但从此他与化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外,他认为年轻人一定要有协作精神,这一点非常重要,团队不一定太大,只要两三个人一起实验,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但关键是要找对合作对象。他认为善于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也是一个研究人员必备的素质,因为人世间,工作和科研当中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和老一辈人相比,他还是觉得自己幸运得多。
钱教授说,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从事化学研究,他经常请中学生来实验室参与实验。他认为人在25到40岁之间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时候,因此应该给他们更多鼓励,更多资源以激励他们创新。而不应该设置障碍。
在谈到未来的研究方向时,钱教授说,他将致力于更多与减缓气候变化有关的研究。
钱永健与日籍科学家下村修和美国科学家查尔非一道获得2008诺贝尔化学奖。
除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以外,所有其他奖项,包括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为纪念诺贝尔颁发的经济学奖都将在10日下午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随后,获奖者及其亲朋好友等1300多人将到市政厅与瑞典国王和王后共度晚宴。
诺奖得主除了拿奖,赴宴,听音乐会以外,还必须在各个大学进行多次的演讲。今年,物理,化学和经济学奖得主8日都在斯大进行了演讲。医学奖得主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文学奖得主在文学院进行了演讲。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