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精英 【字体 】【打印
悉尼华裔副市长曾筱龙:华人促进澳洲文化多元化
2009年01月07日 11:24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曾筱龙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位华人议员

    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圈子中,曾筱龙的名头颇为响亮,他是澳大利亚政坛中仅有的几位高级公务员,如今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上院议员、州长助理,新州贸易和投资事务次长,新州亚洲地区商务咨询委员会主席,是新州上议院中第一位亚裔高级公务员。早在1991年,他就代表工党参加悉尼市长的竞选,当上了悉尼市副市长,这是悉尼市第一位华裔副市长。

  多方周旋建起“中国花园”

  而最为当地华人熟知的,则是矗立在悉尼“唐人街”德信街上的标志性建筑——黄金宝树和距离“唐人街”不到一公里处的情人港畔古典风格的中国花园——谊园。这两大项目都是曾筱龙参与策划、由广东省设计和承建的。而在记者初到悉尼向当地人询问“中国城”的所在时,对方都表示:“在与乔治街垂直的那条街上有一棵涂着黄金的树,那里就是中国城。”这也足见这棵黄金宝树的地标意义。

  而在澳大利亚华人社区中颇有名气的中国花园则更是大手笔。记者在澳大利亚采访期间也曾专程探访这座具有中国风格的“城中绿肺”。它毗邻悉尼著名的情人港,“花园”内绿树郁郁葱葱,还有配套的娱乐中心,徜徉在园中的绿地上能清晰地听到海边的汽笛声和海鸥的欢叫。曾筱龙告诉记者,当年为了促成政府答应在悉尼华人最密集的聚集区建立这样一个中国花园,作为悉尼副市长的他没少费口舌,加之当年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处于“蜜月期”,这座风景宜人的花园才得以应运而生,中国花园也因此成为见证中澳关系的一个标杆。

  而曾筱龙之所以有机会在漂洋过海来到澳大利亚的初期便能大施拳脚,也跟他大学期间的专攻有着密切关系,他1961年来到悉尼后,先后毕业于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建筑系,成为建筑设计总工程师,而这一专长在悉尼华人社区建设初期有了用武之地。

  虽然至今已经在澳大利亚站稳脚跟,但回忆起当年初到澳大利亚的辛酸生活,曾筱龙仍唏嘘不已。言谈间,他仿佛又回到了40多年前那个逃难的年代,嘴唇不停地翕动,两鬓的白发似乎也更加显眼。又脏又臭的货柜船、十多人挤一个家庭旅馆、深夜加班在加油站打杂……曾筱龙表示,当年他们到澳大利亚的第一代华人所吃的苦,是今天的第二代华人所不能想象的,这不是一段血泪史,但却是一段艰难的创业史。

  第一份工是加油站当小工

  曾筱龙回忆说,自己的父亲是广东五华人,后来去了江西。1949年自己随家人去了香港。1961年,因为担心国内形势有变,曾筱龙受父亲委派,只身前往澳大利亚“探路”,做“开山牛”。“当年我到澳大利亚时可不像现在的留学生,坐着飞机过来到一个新天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当时我是逃难过来,为今后全家人过来开路的。”让他毕生难忘的是,当年他搭着香港一艘7000吨级的货轮,和堆积成山的货柜箱一起,像货物一样在海上漂流,货柜箱发出的臭味以及晕船,让他吃尽了苦头。而就在来到澳大利亚的第二个星期,他就要开始打零工挣钱,否则就没钱吃饭。

  曾筱龙至今仍记得,自己当年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加油站当小工。当时他和一些留学生一起,十多个人挤在一间本地人的房屋,每周仅有5镑的收入。由于每天下午3点半才放学,而加油站下午6点就下班了,他就向加油站申请晚上加班,一直加班到深夜10点,然后第二天一大清早去上学。

  对比如今活跃在澳大利亚的第二代华人,曾筱龙表示,当年第一代华人来到澳大利亚时,条件相当艰苦。当时澳大利亚华人很少,也根本没有为留学生服务的机构和设施,很多留学生来到澳大利亚后连悉尼市区在哪里都不知道。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非常拼命。

  “每年我们都要拿着成绩单到移民局去汇报,才能延续签证。”和第一代来澳大利亚淘金、开餐馆、种菜的华人不同,如今活跃在澳大利亚的第二代华人很多是年富力强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有专业技能和艺术才能,也更容易在澳大利亚生活和安定下来。如今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逃难,而是因为在这里他们已经融入澳大利亚的生活,成为澳大利亚的一部分。因此,华人的到来促进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化。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华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透露,如今光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生就有10万人。

  广东家庭用上澳大利亚天然气

  作为分管亚洲贸易事务的官员,曾筱龙也对广东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往来了如指掌,他介绍说,澳大利亚是广东省重要的贸易伙伴,广东和澳大利亚2007年进出口贸易额达到77.37亿美元,约占中澳双边贸易总额的20%。早在2006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当时的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在深圳共同出席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第一个天然气合作项目——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一期工程的投产仪式。

  记者了解到,广东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这个天然气合作项目总投资近300亿元,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公司为供气商,双方签订了长达25年、每年供气370万吨的合同。这批漂洋过海来到广州的天然气中65%供应电厂用户,35%供应深圳、东莞、广州、佛山、惠州和香港等地的居民。它的投产也被视为两国能源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至今,清洁能源仍是广东和澳大利亚经贸合作中最重要的领域,广东成千上万家庭中使用的都是来自澳大利亚深海的天然气。

  澳大利亚“土著”喜欢中餐

  曾筱龙还特别强调,广东人是澳大利亚华人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20多年前,悉尼的中餐厅只有简单的中式菜,如香港茶餐厅中常有的芝士饭、“煎牛扒”、“炸鱼”等中西餐混合的状况。而随着广东人陆续在悉尼开了许多地道的中餐馆,也吸引了一大批澳大利亚“土著”对中餐产生兴趣。

  记者在澳大利亚亲眼验证了他的这番话。在悉尼的唐人街,开中餐馆最多的就是广东人。走进德信街“四海为家”的牌坊,广东餐馆中的白切鸡虽然没有广东本地的正宗,但作客异乡能够品尝到家乡菜,已经让人激动得潸然泪下了。

  听说记者是广州人,服务员阿敏兴奋地和记者拉起了家常,问这问那。她表示,她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广州了,希望牛年春节能够回广州过。她说,如今在澳大利亚淘金的广东人非常多,其中搞建筑、开餐馆的居多。在华人聚集区,只要讲粤语,多数人都能听懂。

  很多广东人也许不知道,早在40多年前,广东人就已经作为澳大利亚第一代华人中的核心成员在万里之外的南半球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如今在澳大利亚,广东人已经成为当地华人圈中最活跃的分子,说不定哪天你在澳大利亚吃饭的中餐馆就是广东人开的。

  记者近日在澳大利亚采访期间便深深地感受到了澳大利亚的“广东味”。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首位华人议员、悉尼市首位华裔副市长曾筱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对澳大利亚的华人文化进行了点评。他表示:华人的到来促进了澳大利亚文化的多元化,而广东人是澳大利亚华人中最活跃的群体。(肖欢欢)


编辑:孙金诚】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