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伊始,新上任的新西兰首位华裔部长黄徐毓芳也面临新一年的工作挑战。眼下,华人在海外积极参政,而这位出生在上海的华裔女性更引起了《上海侨报》的关注。近日,记者对黄徐毓芳进行了专访,了解她作为华裔、作为女性在他乡从政的心路历程。
“我参与政治的原因是我的民族,我感到能成为少数民族事务部长兼妇女事务部长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女性和少数民族社团大约占了新西兰总人口的55%,能够代表新西兰社会那么一大批人,我感到非常荣幸。”黄徐毓芳说道。
个性带我走上从政路
记者:您1996年就进入了新西兰国会,是什么促使您参政?
黄徐毓芳:我决定参与政治,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在国会内部给予新西兰正在崛起的华人社团和其他民族社团一个清晰和有权威的声音,并且在整体上进一步改善新西兰人的生活。
记者:1989年新西兰全国范围进行地方政府改选,在这次选举中成功当选坎特伯雷地区议员,这成为了您参政的“处女秀”。能回忆一下当时竞选历程吗?
黄徐毓芳:我是个性格外向的人,1974年来新西兰读书时就喜欢和新移民、年轻人交往,喜欢尝试新事物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工作之后参加主流社团和华人组织的活动,在如何代表民意、影响民众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我的活跃引起克赖斯特彻奇市主流社会的注意。1989年新西兰全国范围进行地方政府改选,国家党在寻找候选人过程中联系到我,希望我参选坎特伯雷地区议员。
我接受了这个挑战,一来是觉得华人在新西兰社会上虽然声誉很好,却在政治方面过于沉默,我希望能打破沉默。还有就是,我作为新移民没有背负太大压力,不想因为输不起就拒绝尝试,
我积极向上和喜爱结交朋友的个性以及时刻准备接受挑战的态度,让我有实力代表新西兰的国家党。我把这个职位看作是一件荣幸之至的事情,是一个能够代表新西兰不断扩大的社团的交流使者。
记者:2008年角逐国会议员的华人候选人人数创历届选举之最,华人选民的投票率也创下历史纪录。为什么是2008年,华人候选人特别活跃?这个现象代表了什么?
黄徐毓芳:我相信,作为首个亚裔部长,我为那些对新西兰政坛感兴趣的人们“铺路”,与他们的社团更紧密的合作,从而加强新西兰日渐庞大的移民人口的声音。新西兰是一个真正的“文化大熔炉”,很重要的一点是,各个社团的利益多能在政府中体现。新一届国会的组合就体现了这一点。
选民办雇佣说中文的员工
记者:少数民族事务部长兼妇女事务部长,这个头衔听起来似乎是一个做“花瓶”的头衔?能具体阐述一下,您具体负责哪些政府事务?
黄徐毓芳:我参与政治的原因是我的民族,我感到能成为少数民族事务部长兼妇女事务部长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女性和少数民族社团大约占了新西兰总人口的55%,能够代表新西兰社会那么一大批人,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同样要争论的是,为了确保在新西兰人人享有公正和公平,妇女事务和少数民族事务部长这个职位非常重要。目前,在这个国家中,平均每个妇女比每一个男人少挣12.5%。必须做一些事情来减少这个差距。国家政府决定努力工作,来确保所有新西兰人都拥有同等机会。
记者:能否透露一下上任后,您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
黄徐毓芳:成为新西兰首个华裔内阁部长,我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我的选民办公室中雇佣说中文的员工,为新移民和新西兰华裔社团的其他成员提供直线中文电话服务。在人权和平等问题上,新西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相信,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新西兰有一个不错的印象,认为它是公平的阳光典范。
华人从政任重道远
记者:奥巴马成为了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是否有可能在将来,在其他国家的政坛上,出现一个华人总统?
黄徐毓芳:我并没有这个自由来评论美国的政治构成,但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宪法规定,只有在美国出生的公民才能有资格竞选总统。
作为伟大国度新西兰的总理,约翰·基(John Key)正在做一件非常棒的工作,他很努力地工作来确保所有人共融、平等和公正。我全力支持他。
记者:对于如今越来越多的华人投身于政坛,作为一位新西兰华裔女性先行者,您对此有怎样的建议?
黄徐毓芳:华人从政任重而道远,需要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 在华人参选人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华人选民并不会因为你长了一张华人的脸孔就认定你会代表自己。
记者:听说,您的丈夫对您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女性,您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
黄徐毓芳:从政以后工作非常繁忙,担任部长以后日程排得更满,我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 我非常幸运,丈夫对我协助很多。他是从马来西亚移民到新西兰的华人,跟我有很多共同语言。作为非政界人士,他经常提醒我站在普通民众的角度看待问题,帮我分析情况,献计献策。这种相互扶持让我觉得很幸福。
曾有许多人因为从政造成家庭破裂,但从政的经历反而使我更加重视家庭。(赵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