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情深的邱维廉出生在马来西亚,祖籍福建永春县,15岁只身到澳大利亚读书,获得化学和工商管理两个硕士学位之后便一直供职于英国和美国。他能讲一口标准的英语,会讲马来语,还懂法语和德语,更重要的是,他仍能操一口地地道道的乡音,讲流利的闽南话。
近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大洋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席、香港金晖国际集团董事长邱维廉。他对于海外华人身份定位的论述和观点令人印象深刻。
华人要有主人翁意识
由于常年生活在海外,邱维廉对华侨华人在海外的生存状况有深刻的体会。谈及海外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话题,邱维廉说,多年的海外生活让他感触良多,其中有一点,他认为至关重要,一定要告诉所有的华侨华人,“在海外,华侨华人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要相信自己就是主流社会”。他进一步解释说,对于那些已经成为国外法律上合法公民的华人,在国外生活工作要有主人翁的意识,要有自信心,要有跟其他民族平等的观念,不要先入为主,刻意地去强调融入主流社会,这样就表示你是外流。关键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自然地跟外国人交流。
而对于那些刚刚走出国门的留学生,邱维廉则告诫他们,在国外生活工作切记戒骄戒躁。“很多留学生急于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但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很多误会。很多外国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我让你来,你来了就要当主人翁,这是对我们的威胁。’”邱维廉建议,走出国门不久的年轻一代,不要大言不惭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等到成为法律上的公民后,才主动去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汉语成悉尼第二大语言
邱维廉透露,他在澳大利亚生活工作多年,深感中国传统文化在澳大利亚越来越受重视。他说,三年前,他创办了一个中国经典文学班,招收年龄在3岁到15岁的孩子。他欣喜地发现,半年后很多小孩子都能够背诵至少一篇经典文学。
“开始的时候只有3个人,现在300多个人。”提到这些,邱维廉备感骄傲,“看得出家长很重视。我们往往说弘扬中华文化,但该怎么弘扬?弘扬什么?标准在哪里?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方向。”
邱维廉说,过去中国侨务部门有一些课本送给澳大利亚的孩子,但数量很少,在这种环境之下,老师教起来很辛苦。又由于中国国内编辑的课本没有针对性,对所有国家的孩子教授同样的内容,这就不适合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华侨子女学习中国文化。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重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还要注意意识形态的传播。”邱维廉给记者举例,悉尼虽然只有几十万华侨华人,但是汉语已经是悉尼的第二大语言。以前是法语、西班牙语,现在除了英语以外,汉语是学习人数最多的语言。
长城索道第一人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邱维廉就因为修建北京八达岭长城索道而名扬中外,他也因此成为世界索道协会的第一位华人会员,被中外媒体喻为“长城索道第一人”。他对记者笑说:“你以后去长城,我让他们给你免费乘坐八达岭索道。”
邱维廉回忆说,在1979年,他第一次来到向往已久的八达岭长城。他了解到,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保存最完整、对中外游客开放最早、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一段长城。但是,长期以来,这里只有一个登长城入口,人们观赏长城的角度很单一,视野较狭窄,而且入口处拥挤不堪,游客被挤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古老长城的地砖也因千千万万人的踩踏而损坏严重。于是,他产生了在八达岭兴建索道的计划。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对什么是空中索道还非常陌生,对能否让外商在首都投资更没有经验,邱维廉的这一设想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1987年,北京市政府终于批准由他的香港金晖国际有限公司与北京八达岭旅游总公司合营成立北京八达岭索道有限公司。当时邱维廉的大学同学、新西兰总理帕尔默出席了新公司成立的签字仪式。帕尔默意味深长地说:“在以往的中国历史上,总是外来侵略者强迫中国在长城上签署使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今天,我在这里参加签署的是一个和平、友好、合作的合同,长城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当问及他是如何选择这个项目时,邱维廉非常动情地说,那时中国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向世界敞开国门,1979年春,当他首次登上向往已久的八达岭,在长城的巅峰驻足远眺时,忽然感悟到:这就是我们的根!是海外华侨华人的骄傲,也是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象征!随之,惟愿长城千秋美的愿望便油然而生。
获胡锦涛主席赞誉
邱维廉的另一个身份是大洋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他介绍说,大洋洲中国和统会成立以来,已经团结了澳洲近200个华人社团,展开了一系列的建设性工作。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政协委员们座谈时,曾握着邱维廉的手说:“你们和平统一促进会的工作做得好!”胡主席还热情地询问了他的事业发展情况。
邱维廉表示,反独促统不仅是全球华侨华人的大事,还应该使其获得侨居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了解和支持。作为大洋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会长,邱维廉认为,祖国和平统一工作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踏踏实实做出长期努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下一代的工作,还要注重跟当地社会的沟通。为此,大洋洲中国和统会的理事成员有三分之一是台湾地区人,三分之一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新华侨,另有三分之一是老华侨以及东南亚人和中国香港人;其赞助人是三位不同政党的澳大利亚前任总理;名誉顾问中有多位澳大利亚主流社会的议员和上议员。
海外出访重在沟通
谈及近年来海外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话题,邱维廉表示应重在沟通。对于国内的一些涉侨领导人出访,邱维廉认为,“你不要一头就扎进了华人社团,进入华侨华人的圈子里。这样的举动会让当地政府另眼相看。他们会误解你此行的目的。”
邱维廉呼吁我国的涉侨部门,到达海外后最好能多跟当地的原住民群体、当地社团交往,同时也要保持和其他民族社团的联系,让其他民族社团知道我国涉外部门是干什么的。这样就能消除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另外,他还认为,无论民主党派或者是侨务部门领导,在他国访问时要讲究谈话艺术,尤其在公众场合讲话时,不要对谁都讲维护祖国的利益。因为你所在的地方,不一定都居住着华侨华人,不能把其他民族排挤在外面。(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