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美国《侨报》刊发评论文章说,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已同美国结成经济共同体。此时中国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也意味深长。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既是挑战和冲击,也是一个建立更深中美互信和命运共同体的良机,即使这种互信达不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程度,但命运共同体必将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决定性的制约作用。文章摘录如下:
全球经济危机,人人自危,各国力求自保,同时对危机的制造者和发源地美国多有微词。而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中国也没能独善其身,自今年9月以来,整体经济明显放缓,大批进出口中小企业出现运营困难甚至倒闭。但就在此时,中国由于持续大力买进和日本的逆向减持而一跃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此举意味深长。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7年,中国已同美国结成经济共同体。美国是中国产品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则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主。美国可以维持中国的出口拉动增长模式,而中国则可以维持美国超前消费模式的继续存在。双方是荣则共荣,损则俱损。如果中国停止购买或抛售美国国债,美国将长期陷入衰退,不但无法支撑对中国的庞大消费需求,更会引发美元大幅贬值。这对相对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和拥有巨额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讲是灾难性的,而且还会反过来压人民币升值。因此对中国来说,助美就是助己。
其次,金融危机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后,美元不跌反涨,巨额资金一改初期的大举撤离而迅速回流。显然,在各国都面临危机时,投资者已意识到只有美国才是相对最为保险的投资场所。因此,中国此时增持美国外债,也是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选项。
第三,大国的最高利益仍然要反映到政治上来。中国继续购入美国国债,不仅是经济考量,还涉及全球政治以及危机过后新秩序建立时中国的位置等问题。美国尽管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发源地,自身受到重创,但其全球“一哥”的地位不会动摇,无论是分裂的欧盟、仍受制于“二战后格局”的日本和德国还是新兴的中国、俄罗斯短期内都无法取代美国的独大地位。因此,抓住历史机遇与世界最强者结盟,从而在危机过后的国际局势中占据有利制高点,应是中国的战略考量。
最后,中国此时协助美国,不仅占据道德优势,更能由此进一步把中美两国捆在一起,从而大大提升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声望。中美两国由于制度不同,长期存有争执和冲突,再加上中国以自己独有的模式迅速崛起,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构成强大挑战。对此,美国对中国一直放心不下,其对华政策总是在遏制与接触、战略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之间摇摆。这对急需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来尽快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十分不利。
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既是挑战和冲击,也是一个建立更深中美互信和命运共同体的良机,况且即使这种互信达不到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程度,但命运共同体必将对美国对华政策产生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应该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已在三方面出手,无不显示了魄力和智慧:通过和俄罗斯签订的援助换石油并以人民币结算的协议,进一步加深了中俄关系,也提升了中国能源安全系数;对内则实施前所未有、金额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6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对美则通过大幅增持美国国债,达到一箭多雕的目的。
孔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显然,历经30年改革开放、拥有娴熟和高超技巧的中国已走向全面成熟,中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复兴的远景也日趋清晰和亮丽。(作者:宋鲁郑,系法国巴黎文化沙龙副会长兼秘书长)
进入相关专题: 金融海啸冲击华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