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台湾知名人士雷倩在上海出席以“妇女与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沪台民间交流论坛。雷倩在演讲中呼吁,两岸民间妇女组织、女性社团应当关注金融危机下女性正在面临和即将遭遇的就业压力和难题,鼓励女性再创业。 中新社发 许晓青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中国侨网消息: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严重影响实体经济,连一贯不承认“衰退”只承认“放缓”的布什总统也正式承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海峡两岸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台湾第三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大陆10月份GDP的增长率减缓为7%。这都是红色警号。旅美华人政论家方焰12月11日对此撰文指出,危机可以转化成新的契机。不要只看来自世界经济衰退的强大压力,还要看到海峡两岸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
文章分析,首先,马英九上台执政后,迅速恢复两会渠道,成功地举行了两次“陈江会”,签订了6项协议,为两岸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战胜经济危机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绿营急独势力忙于“保扁”,反“一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殴打张铭清,围困陈云林,效果适得其反,更不得人心;理性务实力量,一时又整合不了整个阵营,阻挡两岸交流合作的力度显著削弱。充分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正是当前主要课题。
文章列举了四大问题对两岸的新形势进行充分的分析:第一、加强金融合作,共同应对金融海啸。第四届国共经贸文化论坛即将于12月下旬举行,主要议题有两岸金融及服务业的合作、两岸双向投资、经济交流制度化探讨等。这将为第三次“陈江会”铺路、“暖身”。人们抱有很大期望。
第二、扶助大陆台商渡过难关。世界性经济危机,对中国东南沿海主要从事出口生产和贸易的中小企业,包括大量台商,打击沉重。这个问题对台湾和大陆都很重要。一方面,大陆台商企业的命运,连着台湾岛内广大民众的心,更直接影响台湾工商、金融、服务等业界,对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印象和信心。另一方面,大陆台商企业雇用着大量当地工人和农民工,他们如果大批失业,就会给大陆经济和社会带来冲击。
第三、减少失业,增加就业。工作岗位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饭碗”。失业者基本丧失购买力,还要“吃救济”;救济跟不上,还会出社会问题,成为不稳定根源。而提高就业率,也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是扩大内需基本环节之一。当前大陆就业形势相当严峻,除前述因外贸出口下降而失业的工人和农民工外,今年还有50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台湾八年来失业率不断上升,现在已经高达6.7%,民众对此相当不满。有鉴于此,两岸需要针对就业问题加强交流、协商与合作。
第四、繁荣市场,搞活经济。中国大陆幅员辽阔,有广大的国内市场和回旋余地。中国领导已经明确明年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台湾地域狭小,需要把大陆作为“腹地”,乘大陆扩展国内市场之机,发展岛内经济。贸易交流合作不是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双方秉持诚意,增强互信,排除干扰,密切协商,共同努力。
进入相关专题: 金融海啸冲击华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