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意大利《欧联时报》3月20日刊发时评文章说,唐人街见证和记录了华人在海外的奋斗历程。如今的唐人街已经不仅仅是作为聚居区那么简单。俨然成为了当地人零距离了解华人的窗口,成为继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作为一名与唐人街休戚相关的华人,不仅有责任更有义务为打造唐人街新形象而努力。唐人街是值得每一位华人珍惜的财富。
文章摘录如下:
早期移居海外的华人作为一个少数族群,想要在陌生环境中寻求立足之地,势必需要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基于这种需求华人聚集区得以建立。因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所以最初的华侨、华人被统称为“唐人”,他们的聚居区顺理成章被叫作“唐人街”。
据估算,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已经达到4800万人。“海水漂到哪里,华人就漂到哪里”,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华人的身影。“唐人街”作为海外华人事业的起点,作为华人寄托乡愁的理由,作为住在国人们了解华人的窗口,在海外华人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自明。那么世人对于“唐人街”又如何看待呢?
一直以来唐人街给人的印象都是狭窄的街道,拥挤的小店铺,脏乱差的环境。尽管如今的唐人街环境已经大为改善,但是由于东西方生活习惯,甚至于思维方式,文化理念的差异,唐人街在西方社会的概念中一直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华人在海外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唐人街又呈现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趋势。在华人实际生活和情感层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唐人街”成了一个令华人纠结的难题。
唐人街见证和记录了华人在海外的奋斗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世事的变迁,如今在华人的心目中,历经风雨的唐人街已经不仅仅是作为聚居区那么简单。昔日作为生存手段的“唐人街”,如今已俨然成为了当地人零距离了解华人的窗口,成为了华人传承民族传统,继承中华文化的载体。历史的发展进程已经赋予了唐人街更多更深层次的含义。而作为一名与唐人街休戚相关的华人,不仅有责任更有义务为打造唐人街新形象而努力。
联系到“米兰事件”的纷纷绕绕,我们暂且抛开歧视这些敏感的话题,单纯从自身找原因,我们是不是一点责任都不应该承担呢?一直以来华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融入”,但是融入绝非一种被动的认可和接受,融入需要我们自己主动的付出和努力。
唐人街不仅给华人提供了生活的便利,提供了创业的基础,更为重要的这里随处可见的汉字招牌,耳畔熟悉的乡音凝聚了我们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如今的唐人街已经从最初的华人聚集居住区,发展成为繁华的中国商品集散地,华人经济的中心,甚至于华人参政议政的基础。打造唐人街新形象是每一位华人的责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如今迅猛发展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形象和魅力,西方社会对华人的认同感和接受程度也正在逐步提高,唐人街作为西方社会了解华人的窗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身为华人有责任通过改正自身缺点,抛开陋习,尽量把唐人街最完美,最真实的形象展示给世人。要知道唐人街是值得每一位华人珍惜的财富。(评论员: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