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日本新华侨报》近日刊发署名文章说,如果说中国“两会”期间列席代表姜维先生记录了“每天身边发生的令人兴奋的事”是一种“真情记述”,列席代表李磊先生的参政议政“流水账”,则处处浸透着一名海外非正式“代表”献计建言的认真态度和良苦用心。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两会”民主政治的清新之风和华人华侨参政议政的巨大热情和潜力。
文章摘录如下:
今次中国“两会”刮起的“春天旋风”激荡不平,意犹未尽。会议期间和会议之后,列席“两会”的旅日华侨华人代表姜维先生和李磊先生分别撰写了个人感受以及“实况”记录发表在日本华文媒体上,被舆论认为这一份完全版“述职报告”,在日本侨界再度激起强烈反响。
首先,这样一份参政议政“述职报告”,在海外侨界还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的责任感和爱国心。虽然李磊先生作为“旅日华侨代表”只是“列席”,也非选举产生,但他仍然坚持向“选区选民”(当地华侨)汇报全过程,告诉大家“我干了什么”、“我是怎么代表大家去做的”,这种“不是委员胜似委员”的主动参政的“议员意识”,蕴含着“海外游子做主人”的自豪和责任。在“两会”期间,李磊先生不仅和其他海外列席者一样提出建设性建议,而且转交了旅日华人建言建议。李磊先生很负责任地告诉“选民”: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会员共准备了20条建议,“我已将这些建议全部转交个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
其次,“海外议员”列席政协会议的参政经历和“述职报告”也证明,他们尽管没有表决权,但决不是“摆设”,也不是什么“政治花瓶”,而与祖国各个界别的政协委员一样实实在在参政议政。会前,“李磊们”调查研究,听取侨声,公开征集侨界各方面需要向祖国报告和反映的问题,做足了“功课”;会上也不仅仅是“听”,也“说”了不少内容,从侨务政策、华文教育到发展民生,应对经济危机,议论生风。正如李磊先生感言:“尽管我是一名列席代表,但我也要尽心尽责,把旅日华侨华人的心愿带进了国家最高议事堂。”
第三,“两会”期间“海外列席代表”尽管受到高规格待遇,但他们把它看作“华侨华人的光荣”,自己是反映侨心、服务侨胞的民意代表,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侨区侨社的“新贵”。政协会议开幕时,他们被安排在人民大会堂前排就座,和政府各个部长同位。李磊先生说“感到很光荣,也很不安”。说光荣,是因为他们“代表着上千万华侨华人”;说不安,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许多事情还做得不好。”“海外议员”既是一种政治荣誉,也意味着一份政治责任,“述职报告”的发布表明他们“多建有据之言,多献务实之策,表达侨胞心声,共谋民族复兴”的参政议政决心和信念。
第四、邀请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会议作为一种不是界别的“界别代表”,其实也是中国推进“两会”民主的新形式、新尝试。据报道,海外侨胞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制度自创设至今已经举办了9次,累计有200多人体验了“代表”。今次会议不仅人数最多,还首次旁听全国人大会议,说明海外“代表”越来越受到重视,分量也越来越重。这个特殊的参政议政模式已成为沟通祖国与海外侨胞的重要途径和民主管道,也为政府“问政于侨”在更高层次上开启了“直通车”。
应该说,“海外代表”的首份“述职报告”看似简单,但点点滴滴见真情,传递着多重“民主元素”。一方面,让海外侨胞零距离感受中国“两会”的民主气氛,有幸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实践者,充分反映了政府决策日趋公开透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一方面,“两会”通过海外“代表”的参与和海外华文媒体的关注,进入海外万千侨胞的心里,聚合侨心,汇聚智慧,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正如李磊先生坦承这不是“政治秀”,而是“华侨华人的骄傲”。
可以相信,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海外华人参政议政的形式和内容必将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将来旅居海外但仍持有中国护照的侨胞也可能拥有自己的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共和国最高议政堂直抒“中国心、中华情”。(吴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