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次的看电影,是全副武装:手帕和纸巾,塞满了衣兜。先前已经一睹为快的陪同者说,你一定要哭的,因为没有人看了不哭的。这人,已经一睹再睹,一哭再哭。哪里是电影啊,明明是催泪弹么,我想。那个时候,我刚上大学,书只读名著电影只看名片,自视卓尔不群。
《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台湾影片被冠之为“风靡大陆感人至深的悲情片”我却是戴着有色眼镜观看的,批判的、冷冷的、旁观者的姿态。影片的确也有不少漏洞让我攻击,剧情只是一个老套的故事:贫寒女和富家公子的纠缠,庞大家族翻云覆雨之手的拆散,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和温馨,爱子被夺的痛苦以致失智。
编造的痕迹,夸大的情节,煽情的演技。我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着,但是,但是,我的视线在渐渐模糊,我的喉头渐渐哽咽,我的脸庞渐渐潮湿。黑暗中,整个剧场唏嘘成片的时候,我没有做到预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一样是司马青衫。
散场后走在夕阳之下,混迹在一群兔子样的红眼睛中,我的颜色也毫无别样。一旁的陪同者还不失时机地询问电影评价,我咬牙吐出两个字:还行。我有点痛恨自己的定力之差,私下埋怨自己尚未免俗。那时候,觉得打动我的只是此情此景中的渲染,而没有承认是爱,与生俱来的、无条件的母爱。因为得来全然不费工夫,享用得理直气壮。
观看影片之后的两年,母亲因病逝去,眼睁睁看着世上最痛最爱你的人撒手而去而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那种痛是说不出的,而十几年之后,疼痛已是深入骨髓。就如失去一条腿,起初的只是痛,伤痕痊愈后却是比痛更深的无。一直在奔波的路上,为理想,为生存,或者什么也不为只是奔波的惯性;也做了母亲,对女儿训斥过责打过,但是打骂时亲身感受到比女儿毫不逊色的痛心。停歇在异国他乡,突然有一天,在网络上又看到了这部电影,匆匆浏览,陈旧的画面,尘封的眼泪,依然如故。
一直以为,母亲是冷静的、严厉的,甚至有时候不近人情,对于自己的女儿,母亲的温婉和宽容只是对外;一直以为,母亲的欣赏是大众的、平凡的,近乎俗气的,虽然身为高校老师。《妈妈再爱我一次》母亲却看了两遍,怂恿我、陪伴我观看的人就是母亲,她还学会了影片中的那首主题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简陋的厨房中,母亲手脚忙乱地准备全家人的晚餐,那首歌简单的旋律也在蒸腾的油烟里,飞扬。
最真的,最爱的,却是平常的,俗气的,你视而不见。(摘自美国《世界日报》/孙彤 寄自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