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6月,火热的太阳将浦江两岸的大地晒得发干。我数着日子,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全世界的目光要在地球被金融危机包围的紧紧的时间里对准上海,从这个奇迹般发生着巨变的十里洋场,计划自己的希望与未来。这样的世博会有多么重大的责任啊,它牵动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心跳与情感……
这是怎样庞大的一个美好的梦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唤醒着我们生存的动力和热情,诠释着人类要生活的更美好的实际意义与信心。上海的变化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只要我们肯奋进,并且尊重事物内部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就一定能做到!
按照世博会的规定,无论是哪个国家要来参展,都要为上海建设场馆留下合理的充分的时间,只有美国馆迟迟不来消息,总在说没有钱资金不能到位。就在这两天,才算说定了要来出席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曾几何时,一个诺大的金元帝国,竟然囊中如此羞涩,连筹集参展的费用都这么吃力。说明了我们不需要迷信任何人,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汗水比一条金河都波澜壮阔。
2010年的脚步声我们已经早听见了!呯呯的心跳变成了我急促的脚步,赶到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设工地。我零距离地亲近了雄壮,壮观,美丽,挺拔,宏伟,大气的中国式大建筑。那种扬眉的挺胸而立让我感动着……真的,能在中国馆生成,但还未完成的日子里,先一睹它的风采,真的是很幸福的。
我在出租车司机小刘师傅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找到世博会中国馆工地的大门。工地上尘土飞扬,机器轰鸣,车水马龙,日夜兼程。豇红色的大型钢梁已经就位。虽然我没能进门去细看,但我也明白了这个庞然大物的施工秘诀。我们在远处看到的许多的小方框形的金属结构,原来都是施工的脚手架,密密麻麻的无计其数。有了这些架子,施工人员可以到达中国馆的任何一个位置进行精雕细刻。
因为那天很热,地上冒出一股股的雾气,能见度也很差,但我还是尽力拍了几张图片给大家看看我们中国馆在建设中的样子!因为这里面会有历史的记忆……(来源:法国《欧洲时报》 作者:咏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