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办公室里又开始张灯结彩。无论走到哪个部门、哪个地点,都飘溢着一股喜庆。与同事谈话之余,常会情不自禁地从书桌上随手抓回两粒包装精致的巧克力糖果。嘿,这一切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克里斯克利高”(Kris Kringle)活动,眼看就要热闹登场。
要问这位“克里斯克利高”先生何许人也?其实,他就是家喻户晓的圣诞老公公,只不过此乃古称而已,全因它源自德语中的Christ Child,更能凸显节日的欢快心绪。因此,想参加“克里斯克利高”活动,大家就得准备交换圣诞礼物了。
但是,这礼物年年交换,步骤不外乎事先抽签,再悄悄采购,最终揭开谜题罢了。若是落入俗套,那份新奇与惊喜,想必也会渐然消退。
好在公司同事挺有创意,礼物不需要温情脉脉地交换,而是可以你争我抢拼个高下。千万别对“ 抢”字望文生义,说抢,实际上是玩一场游戏。既为游戏,自然有规则可循。首先,礼物切莫奢华,价格在10到20美金之间即可;其次,礼物不分性别,即所谓男女皆宜,什么胭脂、口红、剃须刀和烟斗之类就请免了。最合适的礼物,当属住家用品及休闲小玩意。
犹记得,去年参加活动时,我选购了一台“乔治弗曼” 烧烤炉,适逢商场打折,加税之后才接近20美金。回到家,一边包装、一边窃喜:“乔治弗曼”人见人爱,派对上必定抢手,到时候会有好戏看。
“克里斯克利高”那一天,各人带来的礼物,全部摆在地面中央,大家领了号码,围圈而坐。看着花花绿绿的盒子呀袋子呀,个个摩拳擦掌,人人跃跃欲试。
“一号,请先动手吧” 。
市场部经理司各特,立刻喜滋滋地跳起身,径直走向最大那件礼物。看纸箱尺寸,足够装下吐司小烤箱,假如送礼者爱心大发,装一樽微波炉也并非不可能,如果是一台电视机,则“圣诞快乐”就更加快乐了。同事们开始偷笑:“贪婪是人性的弱点哦。”不过别忘了,还有一个附加规则,那就是要求大家在包装上耍耍花招,尽量制造娱乐效果。看似庞大的礼物,也许只是徒有其表。
果不然,众目睽睽之下,司各特开始上演一出撕纸大战。但见他奋力剥去外层包装纸,打开纸箱,扯出成堆成堆的泡沫棉球,然后捧出一只中等纸盒;除却盒中大量薄棉衬纸,方在盒底找到一个迷你信封;打开来,才发现是一张面值20美金的星巴克现金卡……
全公司都知晓, 司各特是咖啡发烧友,对星巴克尤其钟爱,能拿到这张现金卡,真可算适得其所。但是,各位且慢,按照“克里斯克利高”的游戏规则,目前为止,礼物还不能归他所有。接下来的人,可以拆封新礼物,也可从别人那里横刀夺爱。而被“抢”之人手头空了,便有机会再次出击。好在这一乱象不会无休止进行下去,但凡一件礼物三易其主,就算定了,从此退出游戏,乖乖地属于最后那位拥有者。
不出所料,我的“乔治弗曼”被抢来抢去,最终落在新来的年轻同事手里。只见他将“乔治弗曼”紧紧搂在怀中,看得旁人直眼红,纷纷威胁他说:“这个周末,我们全体去你家野外烧烤。”
至于我自己,当发现那张星巴克现金卡后,即暗下决心:“就抢这个宝贝了。”等到机会来临时,我便面带微笑却毫无歉意地从司各特那里夺下那张现金卡。只可惜好景不长,刚刚得手,即被下一位抢走。无奈之中,转而拿了人家一个多功能手电筒,这玩意儿照明力特强,上面还连着AM/FM收音机,而且仅靠手摇发电,正是露营和户外活动的绝佳伙伴。
正得意间,司各特忽然发话:“嗯,过几日我要回老家探亲,由洛杉矶前去达拉斯,长途驾车嘛,正缺这么个应急装备”。就这样,我被司各特不动声色地报了“一箭之仇”。
有趣的是,“克里斯克利高”活动中的礼物真乃千奇百怪,从饼干、毛衣、电影票,到酒具、香肠与扑克游戏,甚至还有一台碎纸机。其中,要数葡萄酒最为抢手。
话说回来,其间的乐趣,完全不在乎礼物内容。这场善意争抢的结果,恰恰是更有意思的交换,也让同事间的友情锦上添花。无论如何,我总非常满意最终“抢”得的圣诞礼物。那个电池驱动的圆盘吸尘器,眼下正趴在厨房地板上,像小狗一般快乐地打转转呢。(摘自美国《侨报》/加州 王仲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