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绿卡后,为了生活方便,我买了一辆二手车,这在美国很普遍——在美国路上跑的,有一半是二手车。私家车让我感到了自由,惬意,有时还让人有些得意忘形。不过这种日子持续的时间并不太长,旧车的麻烦很快便开始显现出来。
记得第一次出现故障是在买车后的一个月。一个周末,我们全家到托坦堡公园游玩。公园位于纽约皇后区,离我们的住处不远,挺方便。那天气温有点高,一上路我们便关上车窗,打开空调,享受起全家一道出游的乐趣。走了20分钟,车内发出“哒、哒、哒”的响声。停下再启动,声音自动消失。过了一会,又会重新响起。不过我看车子行驶还平稳,也没在意,就一直开到目的地,把车停在了公园外的免费停车场内。
我们先在公园里浏览一番后,一家人坐在大门外岸边的巨石上,欣赏起白石大桥的河景。轻风徐徐,爽心醒脑,真是舒服无比!等我们准备启程回家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回到车内,我试着动汽车,只听“哒、哒”声音又响起来了,好像是什么部件被卡住了,汽车启动不起来。打开前车盖,我才发现传动皮带已经因老化断开。这时天色全部黑了下来。我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一下子慌了手脚。在家人的提醒下,才想起拖车公司。一个多小时后,拖车公司才把车拖到我家附近的修车行。拖车加修理,我一共花了200美元,我才得以把车领回家。
有了那次经历,我在开车时尤其小心。可二手车就是二手车,掏起我的钱包来毫不手软。才一年的工夫,我就换了排气管、刹车片和汽车电池,一共花了我835美元,想想都心疼。不过,车总归是修好了,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到恼人的“哒、哒”声。于是,一个周末,我将最好的汽油灌满了一整罐,然后载着全家人疾驶在高速公路上,想去蒙托克一游。
出发时,天气非常好,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我开起车来也得心应手。不知不觉已开了3个小时,我一看时间,已是下午5点多,于是,我们来到附近的一家超市,吃点东西,之后再次启程。
但在发动汽车后,我的车子又开始叫了。因为前车之鉴,我立即停下车来,让车温冷却后再出发,可是仍有声音。为安全起见,我们决定返回纽约。可是走着走着,车子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到后来几乎变成了一台拖拉机,以低于3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爬行。又拖了大半个钟头,声音更大了,速度也自动减下来,最后竟然鬼使神差般停在一处标有白色斑马线的应急休息区内,歇菜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只好打“911”。不久,一辆警车来到现场,知道车已“OVER”后,警察再次叫来了修车公司,我花了350美元才把车拖回了家,此时已是半夜1点钟。
经过这番金钱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我将这辆二手车捐给了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虽然它花钱无数,但毕竟相处了一年有余,心里还真有点难分难舍。而且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在报税时,捐车可按市场价折合一定数额,从收人中抵掉应上缴的税款,这也让我重又念起它的好来。 (作者:李强,美籍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