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25年,《管理杂志》透过“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专题,持续关心企业求才与大学生求职的问题。在最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今年(2009)台湾有高达92.9%的企业愿意召募大学应届毕业生,去年这个数字只占了六成。
为什么经济不景气,企业反而愿意用大学应届毕业生?在经过深入的交叉分析,我们发现一个惊人事实:沿着这些大胆起用新人的企业缩影,远方所投射出的,竟是一幅巨大的“换脑”图像。
过去,对不合人力需求的员工进行淘汰,有人称其为“剪尾巴”,也就是把太长、没有用的尾巴剪掉。但在金融海啸过后,光是剪尾巴已不足以解释企业因应非常时期的作为,现在他们所做的,更像外科医师进行的“换脑”手术,也就是打破既往常规、重塑商业模式,进一步拟定出最“务实”的经营管理策略。
开启换脑元年
金融海啸迫使企业做出因应,同时,也提供了他们进行换脑手术的环境。
因为在经济环境不佳的状况下,接单量骤减,所以企业开始运用无薪假等措施来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不景气的时候,企业也会更在乎员工的绩效,希望能让绩效不佳的资深员工,循着机制退场。旧人力的减少所释放出的新职缺需求,自然而然,促成了企业进行换脑的策略。
在今年的调查中,就有37.9%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可让企业重新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同时,有26.6%的企业,认为召募大学应届毕业生可以促成人力资源的代谢……,这个结果,看得职场老鸟怵目惊心——他们想的是,为什么企业换脑时,愿意去挑最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愿意任用应届毕业生,大致可归纳为下面三个理由:
第一、务实的绩效导向: 当经济环境严重衰退时,赚钱的速度永远追不上花钱的速度,这个时候企业会采取更务实的人力资源策略,让资深高薪但是绩效差的职员提早退场,选择最没包袱的应届毕业生,重新打造企业需要的人才。
第二、降低人力成本:根据调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平均值约为新台币26000元,如果以一个资深员工月薪10万元来计算,养一位资深员工等于可以养将近四位应届毕业生,就人力成本的角度,何乐而不为?
第三、有较多培训时间: 不景气的时候业务缩减,企业内闲置的单位与没有项目在手的主管,有较充裕时间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也因为应届毕业生的成本较低,任用人数较资深员工多,所以企业得以更严格的筛选,成功培养出几个优秀员工,就已值回票价。
换新脑,企业看的是哪些能力?
任用大学应届毕业生,企业当然也有他们的用人条件,以及较客观的参考指标。
过去企业任用资深员工,倚赖的是他们的丰富经验,也就是参考过去的绩效表现(high-performance),现在用毕业生没有绩效可参考,企业则是以毕业生未来在工作上的“高潜力”(high-potential),来当作参考标准。
什么叫高潜力?
在调查当中,企业除了认为应届毕业生没有包袱较好教之外,学习力强与尚未感染职场的“习气”、工作的意愿较高,也是他们在任用应届毕业生时,所参考的两个重点。
进一步对“企业要求毕业生所应具备就业条件”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包含台湾产业规模比重最重的服务业、制造业、科技业,企业所考虑就业条件的前三名,分别是“专业技术”的28.8%、语文检定的23.6%、以及专业证照的18.9%。
对企业而言,人才代表着未来竞争力的根基,从调查中可见,无论就召募原因、选才指标、培训成本诸多面向,面对不景气,企业并不会因此停止对人才的投资,他们所做的,只是希望能用更务实的角度,在最短时间内对人才进行“换脑工程”,要求过去人才引以为傲的专业面向,能具体在绩效数字上展现。
今年的毕业季不会异常寒冷,只不过刚踏出校门的职场菜鸟们从现在开始,都必须开始习惯这场“换脑工程”的洗礼,与企业一起找出危机之下的生存之道。 (来源:台湾《管理杂志》, 作者:丁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