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 年,多少人的职业生涯(以下简称“职涯”)美梦,一夕崩解。失业、职涯意外中断,不只是中高龄蓝领阶级的梦魇。过去以为自己“赢在人生起跑点”的高学历白领,也人人自危。
由于企业雇用社会新鲜人的意愿创新低,职场新手面临的求职大门更窄。2008 年职场启示录:学历、明星产业或知名企业品牌,不再是“好工作”的保证。
面对未来随时可能发生的失业风险,必须以更积极缜密的长期规划响应,而帮助自己厘清外在趋势、盘点能力的“职涯规划书”,就是主动掌握人生方向的营运大计。
掌握人生? 先写职涯规划书!
“台湾人最欠缺的职场竞争力,不是专业能力,而是职涯规划能力!”PAC 测评中心( 测验出版社)执行副总廖郁菁说,“不先做好职涯规划,怎么知道要往哪个专业深耕?累积何种软技能?又怎么把人生掌握在手中?”
因为缺乏规划,很多人到30 岁、甚至中年,才自问“我想作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工作得不快乐?”
“这是一种‘职涯晚熟’,”台湾中山大学政治经济系副教授刘孟奇说,“问100 个年轻人毕业后要做什么,得到的答案可能不超过10 个,其中又以‘不知道’最多。”
“不景气时,这类人通常最先被淘汰。”奥雅国际顾问总经理杨士汉语重心长地说,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利基(niche),面对变局无法因应,自然成为被淘汰的首选。
“职涯规划是长期思考,是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过程,”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说,“缺乏长期规划的思维,最后会像日本失落的世代,年轻人放弃自我、只想活在当下,对社会而言,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个人则是生命价值的失落。”
翻过山头 看见美丽新世界
对不曾思考职涯发展,只是顺着社会主流价值盲目前行的人来说,失业,何尝不是拿回人生主导权的好机会?
“这场危机,是老天爷给台湾职场工作者,最棒的一份礼物,”Google 台湾区总经理简立峰以寓言故事来比喻。
山谷村落里一口供养全村人的千年老井,突然干枯了,村里的人眼看都要渴死,智者问,怎么不翻过山头去找其它水源?村人说,离开的人全都没回来,死了。智者问,怎么知道那些人,不是因为翻过山头后,看到更丰饶的世界,所以不回来了?
“科系选择和职涯发展跟着主流价值走,就像全村的人都掘着同一口井一样,”简立峰说,“职涯走不同的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就像翻过山头去找新水源,你怎么知道山后面的世界有多宽广?”
职涯规划3步骤
步骤1/了解自己的喜欢与擅长
辅助工具:性向测验、职涯教练、咨询师
“职涯的规划,第一个要问的问题,不是‘我要找什么工作?’,而是‘我喜欢、擅长作什么?’先了解自己的兴趣、盘点现有能力,”杨士汉说,喜欢、认同工作,是激发成就感与持续力的基本要件。
随着工作经验与人生阅历增加,喜欢的事物、专长会跟着改变,因此,职涯规划书必须保留随时间修正发展方向的心理准备。
杨士汉原本学财务,理所当然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后来也因工作表现杰出而升任合伙人,但他却渐渐发现,与数字为伍的审计工作,无法让自己感到快乐。反而是代表公司与客户谈生意,让客户卸下心防时,有无比成就感,“透过沟通达成工作目标,是我过去没有发现的兴趣与能力。”
“了解自己是职涯规划里最难的事情,”廖郁菁说,“适当使用性格测验的科学工具,加上专业谘商师协助,有助厘清兴趣与能力盘点。”
40 岁左右的自我了解,是找出职涯发展的瓶颈。精英人力资源副总经理楼翠珍表示,“很多人在中年后遇到升迁天花板,或面临是否转职的思考,重新盘点自己绝对是第一步。”
步骤2/认识职业,选择环境
辅助工具: 企业实习机会、社团与打工经验
向内自我探索的同时,也要向外认识职业类别与市场趋势,“不知道喜欢什么,有时候是因为不知道有哪些事情可做。”台湾阳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黄素菲说,“主动搜寻信息、参加社团或打工,都是可行的方法。”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推广教育中心执行长吕新科说,“选择职场环境,等于选择人际关系环境。愈早体验,愈能降低因不适应组织环境而转换工作的频率。”随工作经验增长,了解职业与环境愈多,不少人会改变初衷,转换跑道。30 岁前,104 派遣中心营运长吴丽雪在连锁餐饮业服务,在深入了解市场后,决定押宝自己判断的热门产业趋势,30 岁后毅然转向电子商务与人力资源产业。
创业是另一种形式的转换跑道。杨士汉离开会计师事务所后,带着过往在组织累积的丰富经验,选择人力资源领域,自行创业,开展职涯新舞台。
步骤3/拟定求职策略
辅助工具: 政府与学校的就业辅导机构、派遣公司、猎才公司
经过前两个步骤的思考,若决定找个工作上班去,接着,就要着手拟定求职策略。重要但常被忽略的第一步,就是尽量搜寻各种就业资源,网络之外,不要忘记免费而有效的政府资源、学校辅导室等。
被视为“资源”,意味这些虚拟、实体单位提供不少就业机会的讯息,仔细筛选自己感兴趣、能力也相当的工作,分别为它们写一份“能得到人资或部门主管青睐”的履历表,“与其丢1 百份相同的履历给1 百家公司,不如为5 个你想去的公司精心量身打造。”杨士汉说。求职策略要奏效,一定得找到最好的求职管道。
不同求职者各有合适的求职管道,“例如猎人头式的人力中介,适合具有良好工作资历的中年转业者(见50 页猎人头);当企业不再雇用新鲜人,派遣工作就是社会新鲜人很好的资历累积管道。
职涯规划:享受选择的结果
职涯历程是不断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自己可以选择方向,但找工作却是被企业主选择。吕新科说,职涯规划的目的,就是能承担自己的选择,并接受、享受被选择的结果。
不同人生阶段,面临相异的职涯情境,因此需要不同的职涯规划书,这张规划书从二十多岁写起,此后不断修正调整,直到自职场卸甲归田的那天。 (来源:台湾《30杂志》,作者:张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