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让学生掌握拼音是学习汉语的第一步。但海外学生对拼音往往感到学习困难,缺乏兴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拼音的效率呢?来自贵州省贵阳市省府路小学的教师介绍了自己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国内拼音教学的方法介绍,供海外华校教师借鉴。
一、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儿童天性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新鲜事物。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采用编儿歌、顺口溜、故事,或运用手型、给字母涂颜色等方法灵活记忆汉语拼音。例如在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记住汉语拼音在形状上的一些细微区别,常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字母或音节。有的孩子问我能不能让他们在自制的拼音卡上为字母涂色,在得到我的同意后,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为字母和音节涂色。在涂的过程中,他们将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也就牢牢记住了不同形状的字母。
二、根据儿童“无意识记”的特点,让儿童逐步养成“有意识记”的习惯。
1.优化教学环境
一年级小学生刚踏入学校,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陌生。如果老师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让孩子一步入教室就像进入拼音王国,他们将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加强对字母与音节的学习与记忆。
2.借助故事、儿歌进行教学
比如教学“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我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姓余(ü)的孩子,他很懂礼貌。一天,天气很热,小余上街买文具,在路上他遇到了“j”、“q”、“x”三个好朋友,便立即把戴在头上的太阳镜(太阳镜很像ü上的两点)摘下来,并跟j、q、x三个好朋友亲热地握手。然后教师教学生念:小余,有礼貌,见了j、q、x,眼镜就摘掉。
再如教学复韵母“iu”、“ui”时,我也会讲个故事给他们听: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一个叫小“iu”,一个叫小“ui”,他俩是一对双胞胎兄弟,长相几乎一样,又经常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帽子。有时就连他们的妈妈也很难分清哪个是老大,哪个是老二。同学们仔细看看,小“iu”和小“ui”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怎样才能更好地记住他俩的名字?这时学生看得很认真,思维活跃,很快他们就找到相同点在于二者都由“i”、“u”两个单韵母构成;不同的地方是“iu”的“i”在前,“ui”的“i”在后。然后我引导学生编歌谣:分清“iu”、“ui”并不难,“iu”的“i”前边走,“ui”的“i”跟后头。
3.借助游戏活动
如带领儿童玩“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一听说玩游戏,兴趣浓厚,精力集中。老师简单讲述游戏规则后,把写有声母和带调韵母的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老师念出一个音节后,拿着组成这个音节声母卡片的学生和拿着组成这个音节韵母卡片的学生迅速站到讲台上将卡片拼在一起。例如一个说:“我是声母x。”一个说:“我是韵母i。”齐说:“我们合起来就是xi。”拼得对,说得对,全班就有节奏地边鼓掌边齐说:“对,对,请回位。”表示祝贺。再如玩“一字开花”游戏。这是为了在进行直呼音节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每教一个音节,就让学生用这个音节口头扩展词语,比一比,看哪一组扩展的词语多。如教“zhuō”这个音节时,学生口头扩展词语:讲桌、课桌、石桌、桌椅等。
4.借助图画
如教学音节“tù”时,我先出示卡片“tù”,让学生直呼音节,然后让他们用这个音节扩展词语,有的很快就说出“小白兔”一词。我再问:“谁见过小白兔是什么样的?”学生争着说出小白兔的毛色、样子、活动、吃食等特点。接着我指导学生看课本上小白兔的图片,同时,教学生一首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学生看着图边朗读边做动作,不但巩固了所学音节,而且在欢快的气氛中认识了小白兔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丰富了想象力,练习了说话,发展了语言。
5.课内与课外结合
汉语拼音教学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制作音节卡片、剪贴图画抄写音节;引导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帮助学生正音;引导学生阅读注音儿童读物,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充分利用儿童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掌握汉语拼音的知识和技能。(《华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3期/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