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消息:“讲华语运动”在新加坡推行至今,已走过30年,然而,在新加坡华语的地位却日渐衰弱,讲华语运动何去何从?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载一文,指出尽管推行了30年,“讲华语运动”仍只是一个口号、一场“运动”,这是该运动至今仍未能改变华语在新加坡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原因。文章认为,只有把“华文华语”转变成一项跨部门的“政策”,贯彻始终,才能有成功落幕的一天。
全文摘录如下:
“讲华语运动”今年踏入第30个年头,可说是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岁月,相信是新加坡历史上一次最长的“运动”。
目前还看不到这场运动有停办的迹象;除了因成绩不理想之外,也因为华文搭乘了中国的经济列车。
如果要总结“讲华语运动”过去29年取得的成效,相信答案是令人失望的。恰恰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30年的改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闻名世界,为什么在推动“讲华语运动”时显得有心无力?是宣传力度不够?还是抓不到问题的源头?还是说这不过是一场“运动”而已?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今年“讲华语运动”的主题是“华文?谁怕谁”。
为配合“讲华语运动”的推展,今年推广华语理事会主席——林少芬还策划了一系列“外国人说华语”的广告。在第一波广告之后,会出现新加坡孩子说华语的广告,为大型的“华文?谁怕谁”游戏造势。
“华文?谁怕谁”这样的主题让人感到困惑。学华文到底有什么好怕?我们在怕谁?是会讲华语的外国人吗?
是我们自己丢掉华文、不重视华文,现在还要通过“外国人讲华语”来说服国人;多次把已经落户新加坡的国际知名投资家罗杰斯请出来,替“华文”打广告,他还说:华文是令他的女儿一生受用的“礼物”。可是,新加坡有多少务实且怕输的家长会相信罗杰斯投资股票的眼光,把孩子的“钱途”押在“华文”上?
内阁李资政在主持讲华语运动开幕式上鼓励家长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讲华语,因为华语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国13亿人口的通行语言,如果孩子能学好双语,必对他们的前途有裨益。
尽管有李资政、罗杰斯替华语华文“背书”,相信许多家长仍会采取观望态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感受到华文的社会地位与价值。
让我举例说明。最近我到耗资2亿2600万元兴建的滨海堤坝和隔邻的水库大楼走了一趟,还参观了设在水库大楼的“新加坡资源永续展览馆”。这是一个先进的互动展览馆,述说新加坡水源与环境的故事;然而令我吃惊和失望的是,展览馆里英文爬满墙头,充斥着所有的荧光屏幕,整个展览馆从头走到尾不见一个方块汉字。显然公用事业局并没为不懂英文的华人和中港台的旅客着想。设立这个展览馆难道就只能服务懂英文的人?
“新加坡资源永续展览馆”不是第一个、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忽视华文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这些机构不提供华文的原因不外是:没有人手翻译华文、没有足够的位置提供华文、两种语文的排列让人感到杂乱等等借口。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讲华语运动”只是一个口号、一场“运动”,是无法撼动高官们对华文另眼相看的。因为口号喊得再响,他们听不到,“运动”再久,他们没看到;只有把“华文华语”转变成一项跨越部门的“政策”,全民上下身体力行、贯彻始终,“讲华语运动”才有成功落幕的一天。(沈裕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