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消息:印尼《国际日报》23日刊文称,中文补校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一个时代的亮点,而今仍然是学中文的泉源。补校对传授中文,推广中文,弘扬中华文化的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章认为,在促进中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有人或单位来带头作用,让传授中文的火把不断延续下去。
文章摘录如下:
在印尼棉兰,拥有地方教育局发出准字的中文补校约有50多家,没准字的或只有小规模的合起来大约不下百来个单位。这些补校,在普及中文教育方面,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传授中文,推广中文,弘扬中华文化的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过去,在中文被禁止使用的年代,补校老师还坚持到学生家里去教中文,像是传授中文的“普罗米修斯”火神,把中文照亮到今天。可是今天他们似被边缘化了,被社会遗忘了。
今天的补校,有的有牌,有的有课堂,有的就在家庭里现有的几张桌椅,就在那里教课。其实对补校而言,不管是三尺讲台,还是四方课堂,全不打紧,只要有书、有笔、有嘴就行了。孔子当年讲学,宣传他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主张,所谓“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也不是在“杏坛”上随便而坐。
当年,没有补校老师为给孩子们打基础,现在也不会有那么多、那么快,唰唰地一下子培养出汉语人才来。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打好地基,就出现高楼大厦,只有天上的“空中楼阁”,人间不会有,做学问,是一个一个字认,一篇一篇地读。不能有半点虚伪,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苦读寒窗。
棉兰华文补校,琳琅满目,各有各的特色,一般是教小孩(四岁到十二岁)靠学费以维持,仅有崇文华文学苑最独特,明确宣布不求赢利。该校目前开设26班级,学员年龄从6岁至60岁,学历从零起点至大学毕业。
棉兰的华文补校,没有统一的规范,没有统一的教学,各自经营,单打独战,要普及,要提高,总该有一个继续发展,继续提高的工程。因此,我们愿意看到,在促进中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能有人或单位来带头作用,让我们的补校老师有机会互相交流,共同学习,让大家在汉语热的大潮中,“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文化”。让社会同仁的关怀和支持,让中文以燎原之势,笑傲在中文汉语言之文化的平台上。(黄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