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文化中国 【字体 】【打印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之正月十五“闹”元宵
2009年02月09日 15:55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2009年2月9日上午,北京前门大街元宵节踩街会在前门大街举行。届时,北京及外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将在古老而又现代的前门大街一一展示。   踩街活动从正阳门箭楼南侧开始,途经前门大街(步行街),直到珠市口北侧。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等3个省市的花会队,将从正阳门箭楼南侧的“仪式场”出发。16只平谷南狮和沧州北狮为大队人马开道,宣武(付氏宝三)中幡、旱船、怀柔二魁摔跤等紧随其后,向珠市口行进。   此外,主办方还将在沿途6个地点悬挂500条灯谜,让市民竞猜。这次前门大街踩街会,更加侧重技艺展示,而淡化了传统的会规会礼。 中新社发 贾振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2月9日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说,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闹”元宵掀起春节后的娱乐高潮,人们赏月观灯,竞猜灯谜,吃元宵,耍“百戏”,彻夜狂欢。今年是元宵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头一年,各地在传承的同时丰富创新,让元宵节更“牛”气更热闹。

  乌丙安说,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早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东汉明帝笃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并令官府百姓都挂灯。祭祀、礼佛、民俗三项活动叠加,使元宵节越过越热闹,规模越来越大,节庆时间越来越长。汉代仅1天,到唐代已变为3天,宋代则长达5天,明代更是从初八点灯到十七落灯整整狂欢10天。清代节庆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乌丙安指出,除夕和正月初一过大年,虽然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全民节日,但传统上是以家庭为单位欢度的,而且祭祀祖先神灵也强调庄严肃穆。元宵节则不同,它是所有传统民俗节日中唯一以“闹”(欢乐热闹)为核心内容的,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封建社会平素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年轻女性,元宵节也可以在灯火下载歌载舞,甚至会一会情人。

  乌丙安告诉记者,除了汉族之外,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这16个少数民族,也有过元宵佳节的传统习俗。如今,随着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元宵节已成为全国的共同节日。(魏运亨)

编辑:董方】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