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2008年3月7日,德国北威州文教部举办的“首届北威州中学生汉语竞赛”激发了该州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在全德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年后的同一天,“第二届北威州中学生汉语竞赛”在多特蒙德朔尔兄妹中学拉开帷幕。来自14个城市的14所中学的代表队和2所小学的代表队共220多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汉语擂台。
选手们学习汉语的形式和时间长短不尽相同,但对汉语的共同兴趣使他们从四面八方会聚多特蒙德,相互交流和切磋,以短剧、小品、相声、绕口令、歌曲演唱、诗朗诵、武术、舞蹈、腰鼓等中国元素的文艺形式表现其汉语技能及对中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的了解。
比赛分为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组,前两组分别有7支代表对擂,小学组只有2支代表队,不设比赛等级。每支代表队都做了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真可谓好戏连台。表演短剧《孔明娶妻》的维普尔费尔特市立文理中学甚至还专门购置了戏服和道具,选手们的台词居然是古汉语。来自雷姆夏德的代表队有30名选手,他们模仿中国的“超级女声”,献给大家的是题为“超级学生汉语大赛”的综合节目,除了汉语小品,还有中国功夫和气功。来自亚琛恺撒•卡尔文理中学的五年级的9岁小男孩柯萨维尔领唱的一曲高音《茉莉花》不仅音色犹如天籁,而且吐字清晰、准确、到位,观众和评委们都激动得站了起来。两支小学代表队也是赛场舞台上的亮点。来自波鸿的代表队浩浩荡荡,60多名1、2年级的小朋友,为观众们表演了《拔萝卜》、《找朋友》等中文儿歌,令大家叹为“听”止。
经过一天的紧张角逐,东道主多特蒙德朔尔兄妹中学的原创短剧《三代同堂过春节》和《森林王子》分别夺得高中组的一等奖和初中组的三等奖,去年以话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荣获高中组一等奖的明斯特安内特中学在本次比赛中以幽默、诙谐、风趣的群口相声《学说普通话》再次取得并列第一的好成绩。高中组两个一等奖的21名得主中将由两校共同遴选出5名选手获得中国国家汉办提供的“汉语桥基金”奖学金,来华参加暑期汉语进修班。演唱《老鼠爱大米》和领唱《茉莉花》的三位同学获得特别奖,将被特邀献唱5月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预赛。
北威州是德国较早开展中学汉语教学的州之一,东道主多特蒙德朔尔兄妹中学是全德第二所把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中学。目前,该州32所中、小学为54所中、小学开设汉语,是全德汉语推广较为活跃的州之一。该州文教部吕纳普司长表示,将把“北威州中小学生汉语竞赛”打造成该州外语学习的品牌,进一步推广汉语,为更多的年轻人与五千年的中国文明接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