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专题采访会,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国家汉办主任兼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孔子学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金融危机下,中国向国外‘出口’文化对整个世界有什么作用?”……3月12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记者,中国教育官员、专家就孔子学院发展、海外汉语教学等话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中国发展带动“汉语热”蔓延全球
“金融危机背景下,把中华文化介绍到全世界,是特别及时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对世界更具借鉴意义。”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对记者如是说。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人的信心,要求人越挫越奋,越是在困难下越是要有信心,最终克服困难,这正是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全世界所需要的。”许琳表示,中国文化所尊崇的注重积累的消费习惯也是值得西方人学习的。中国文化提倡勤劳致富,要靠实实在在的劳动创造财富,所以中国经济以实体经济为主,对虚拟经济没有盲目追崇,这也是值得西方文化借鉴和反思的。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人们的消费观念应该是量入为出、注重储蓄,这点许多外国人非常感兴趣。”她说。
孔子学院正是这样一个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作为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正规的汉语教学渠道。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2005年,中国提出在三年内实现全球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然而就在此后短短三年中,这一数字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中方的预期。
“2007年世界汉学大会举办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纷纷提出要办孔子学院。甚至于有很多校长多次到北京孔子学院总部提出要求。因为那里的人民和学生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的情况,非常愿意学习中国文化。”许琳说。她表示,根据既定目标,2010年1月全球孔子学院数量应达500所。
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所孔子课堂。2008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开设各类汉语课程6000多班次,注册学员13万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2000多场次,参加者达140多万人。
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也远超中方预期。据介绍,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特别是中小学的开设汉语课的热情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国家以50%甚至翻番的速度增长。全世界现在汉语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
“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愿望迫切,根本原因是中国自身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记者说。
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体。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兴趣必然扩展到文化领域,必然对学习中国语言提出要求。美国亚洲协会2005年写了《扩大美国的中文教学》的报告,提出学习汉语涉及美国的国家安全。并提出到2015年,希望美国高中生中的5%要学汉语的目标。此外,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泰国等都已把汉语作为大学生选修外语课程之一。这充分说明全世界掀起了“中国热”和“汉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