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向印度尼西亚赠送了120套汉语教学软件。据介绍,这套软件提供了汉字笔画、注音教学、纠正发音偏误及示范演讲等功能。可喜的是,现代科技手段使国外汉语教学如虎添翼,然而,在教学手段日渐多元化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国外汉语教学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教材问题,依然是多方关注的重点。
2008年赴泰国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李家鑫(化名)不久前回国了,随她一起回来的还有两本“教材”:《中级汉语写作教程》和《中级报刊阅读》。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材”,因为并没有付诸出版,只是李家鑫在泰国某皇家大学教学过程中自己编写的辅助教程。李家鑫并不是没有教材,她曾经认真对比了几种教材后,选择了一套《泰国人学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系列汉语教材,原因是这套用泰语注释的汉语教材“最适合”。“我们之前使用的一些汉语教材在国外用并不合适,没有针对性。在泰国,用泰语注释的会更好一些。”
在中国志愿者赴国外教学之初,国家汉办给他们提供了一份教材表单,他们可以通过国家汉办的网站,每人免费自选3000元以下的汉语教材、读物以及音像制品等。笔者从网站上看到,“教材”目录下有476种汉语教材,英语注释的教材最多,其他如日语、韩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泰语等注释的教材也有一些;同时还有664种汉语读物供选择,但是这些读物大多以英语注释,鲜见泰语注释的版本;此外,还有近600种音像制品、工具书和教具等。
在教学中,李家鑫发现,合适的汉语教材和读物不仅少,她之前选择的《泰国人学汉语》也有个“问题”。“这套教材把汉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融合在一起,很方便,但因为它侧重于汉语口语的练习,导致汉语的听、写等技能训练展开得不充分。”“实际上,完全可以把每种技能单独编纂成册。”她所教的三年级泰国学生的汉语写作课就一直没有写作教材,她只能自己动手编写了一本《中级汉语写作教程》。让李家鑫郁闷的是,为什么适用的汉语教学资料这么少呢?
其实,中国的各图书大厦里并不缺少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材,缺的是合适的汉语教材和致力于从事汉语教材编写的外语人才。英语在国内的普及毋庸置疑,小语种如西班牙语、日语等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更多的小语种似乎被人们排挤在视野之外。以泰语为例,泰国与中国的经贸往来频繁,泰国学习汉语的人逐年增多,孔子学院在泰国也相对比较集中,然而泰语作为小语种在中国受到的关注显然不够。到底有多少能够运用小语种的人愿意、可以编写汉语教材?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又何谈让那些对汉语感兴趣的外国人更好地了解汉语?
近年来,汉语推广不再只是针对国内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而立足海外,向所有对汉语感兴趣的人推广汉语。几年前,国内相关出版机构早已悄然盯上国外汉语教学市场的大蛋糕,几年下来,市面上的国别汉语教材铺天盖地。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其中很大一部分教材的市场前景并不明朗,李家鑫也坦言“国内对外汉语教材质量好的不多”。
国外汉语教学的教材问题一直是国家汉办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今年两会期间,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曾向媒体坦白,国外汉语教学在师资、教材方面还很缺乏,尤其是在适应当地人的思维习惯和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国别教材的开发上,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过,国家汉办和国内一些出版社一直坚持高质量的国别教材的开发。据了解,已有多家出版社成立了专门部门,实施国别汉语教材的研发工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推出的以西班牙语为母语或媒介语的汉语教材——《今日汉语》、《新思维汉语》,在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至今广受欢迎。据了解,该社汉语教学产品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其定位于国际市场销售的国别汉语教材系列。这类教材因为兼顾了汉语自身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结合对象国学习者的实际,针对性很强,代表了汉语国际推广教材的建设方向。外研社汉语出版分社副社长满兴远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不可能存在一本万能汉语教科书,个性化的对外汉语教材和教学方式,一直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据他介绍,外研社已经与欧美的一些教育出版集团——如麦克米伦、麦克劳—希尔等——达成了合作协议,正在合作开发适用于国际市场的汉语教材,以确保汉语的国际推广更具针对性。
国家汉办目前也正在努力开发40多种常用语言的汉语教材,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日前介绍说:“我们将针对不同国家、不同语种、不同文化的习俗,开发一些特色性的教材……我们还要启动‘五经’翻译项目,准备把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翻译成多个语种。”此外,多媒体教学的开发也可以部分弥补汉语教材的不足,汉语音像制品以及有关中国语言、文化的多媒体节目的功力不容小觑。一个月前,国家汉办在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并通过国际频道在亚洲、欧洲、美洲地区播放。在汉语推广方面,国内各界进行了很多探索。笔者相信,只要不放弃努力,汉语的推广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