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总全名为“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注册于1951年,最早的办事处设在吉隆坡东姑阿都拉曼路教总大厦内,2007年始迁入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即加影武吉律LOT5的董教总教育中心A座。
教总成立前,马来西亚许多地区已先成立了教师公会,时间可以追溯到最早的1937年。
当年马登巴冷区先成立教师公会,随后麻坡、槟城、马六甲、诗巫、泗里街也相继成立,直至教总于1951年成立时,马来西亚共成立了20个地方性的教师公会。
如今,教总拥有属会共44个,最后成立的属会是砂拉越的民都鲁教师公会。
初期成立的教师公会主要是联谊性质,联络同道感情和照顾彼此的福利,而教总成立的宗旨除了维持这方面外,最重要是发扬中华文化,研究并促进教育,特别是争取华文教育以至华裔国民的平等地位。
发扬中华文化
1951年1月,英殖民地政府通过一份叫“巴恩报告书”的建议书,欲取消被当时殖民地官员视为方言学校的华校,迫使各地华校教师们团结起来,寻求相应对策。
其实,早在1950年12月,当时在平民学校任教的马六甲教师公会主席沉慕羽就前往吉隆坡,会见吉隆坡教师公会主席的林连玉,力陈团结马来西亚全国教师的重要性,并倡议筹组全国总会。
1951年“巴恩报告书”公布后,林连玉挺身而出,召集全马华校教师公会代表大会,反对“巴恩报告书”,并于同年12月25日成立教总,自此华教运动就有了一个司令部。
林连玉是在1954年第3届起接任教总主席职,直至1961年第10届,之前的主席是槟城的陈充恩及黎博文,以及霹雳州的蔡任平。
由于林连玉为领导教总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包括被剥夺公民权,而被华教人士乃至整个华社视为华教斗士和族魂,因此,每年在他的冥纪日举行公祭仪式,并定这一天为华教节。
王超群:唯有平等才能团结
现任教总主席王超群受访时指出,教总的基本信念是人皆生而平等,作为马来西亚三大民族之一的华裔公民是建国功臣之一,其权利与义务更应该一律平等。
他说,教总认为唯有平等共存,才能团结共荣。
“在语文教育问题方面,教总认为母语是最自然、直接及有效的教学媒介。接受母语教育是基本人权,华文教育须被纳入国家教育主流。”
捍卫华小永存 提升教育素质
王超群说,教总在推动华文教育发展工作上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在政策上作出争取,要求政府给予华小公平待遇,并关注各项教育措施的实行,以捍卫华小永不变质,确保永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为提升教育素质作出努力。
他指出,教总多年来,长期主办各项华小和幼教老师在职培训课程和工作坊,以提升老师专业素养。
“此外,教总积极推动马来西亚的教育改革工作,带领华文教育迎向资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摘自:马来西亚《中国报》,作者:曾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