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马来西亚《东方日报》报道,大马柔佛州教育局助理局长李翊狮近日指出,马来西亚从2007年推出“国小华文班”教育政策以来,历经三年并未达成让国民学校成为家长首选学校的目标,反而国小华文班的设立,更受到友族家长的青睐。
他表示,当初在国小设立华文班的目的,在于让国小成为各源流家长的首选,尤其是希望华裔家长能让孩子进入国小就读。
“岂料,政策推行后反应并不如预期,大多数华裔家长仍选择将孩子送到华小上课。”
他指出,这项计划是由马来西亚前任首相巴达维提出的。当初,巴达维在访大马教育部时提出,在国小设立华文班,以便吸引更多华裔家长把孩子送往国小就读,让国小成为家长的首选。
“然而,自2007年推行至今,全柔仅有49间国小响应这项计划,开设华文班,但实行的学校面对诸多困难。”
设华文班师资不足
李翊狮继续补充,已开设华文班的国小,面对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师资,一间国小通常只有一位老师负责教授华文。
他进一步解释,国小华文班从2007年开始设立至今,已发展到到三年级,然而由于华文班的国小负责授课的仅有一位老师,一人无法兼顾多堂课程,有些年级的华文班将无法设立。
课程偏重听说方面
他坦言,国小华文班所面临的困难还有,在上课时间安排上也出现一些问题,大多只能够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或是周六的时间上课。
他表示,由于当初前任首相的一个建议,教育部便仓促推行此政策,在时间不够、师资培训不足的情况下而设立,因而面对许多困难。
“通常国小华文班人数介于30至40人左右,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多以听、说为主,读和写则为其次。”
他指出,国小华文班在国小毕竟为第二语文教学,课程教授上比较偏重在听及说方面,上课内容多为唱歌、会话等形式以达至学习效果。
李翊狮认为,若华裔家长要让孩子学习华语,华小仍占优势,毕竟华文课在国小为第二语文教学,无法让孩子完全掌握华文的文化素养,而在华小学习会较全面。
“经多年观察,我发现在国小华文班上课的华裔子弟都比较文静,或许是受到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熏陶,因此我认为华小会更适合华裔子弟成长。”(钟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