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中旬,江门幼师第五届华文班36名来自东南亚各国的华裔学生举行了毕业成果演出,这批学生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告别南方的这座小城,结束了他们在中国一年的留学生活。
记者采访他们的留学生活,他们说最大收获是,从不懂汉语到爱上了中国文化,他们笑称在中国待久了,自己所在国的语言都有些退化了,希望下次来中国的时候收获更大。
陈林芳:开办自己的特色幼儿园
陈林芳是唯一想把幼教作为自己事业去追随的学生,她计划日后在缅甸开办自己的幼儿园。
“以前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教幼儿只是陪小朋友去玩一下,让他们开心就可以了。但是来到江门幼师后,当孩子们哭或者失落的时候,我知道怎样去做,老师们教会我们关于幼儿的心理问题,收获不少。”陈林芳表示,她特别欣赏中国幼儿教育的方法,就是在玩中学习,这样既不呆板,还让孩子们很开心,她希望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带回缅甸,办一个与众不同的幼儿园。
黄瑞贤:吹起竹笛 悦耳动听
为了来中国学习语言,黄瑞贤在印尼上了一个中文补习班,突击恶补了两个月,来到中国后还是觉得很难听懂。
后来,黄瑞贤慢慢喜欢上中文和中国文化,“到江门后,我看到了古筝等中国古典乐器,我又学习了很多音乐方面的知识,以前从没接触过,也没有学过。我喜欢中国的竹笛,它很有中国特色。”黄瑞贤吹起竹笛,悦耳动听。从来没有接触过乐器的黄瑞贤,因为这次江门之行有幸接触到不少音乐知识,让他如痴如醉,性格开朗的他,通过音乐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洪月英:学好中文找工不用愁
“刚来中国的时候,一点中文都不懂,与同学交流都是用英文。”要融入学校的生活,大家都要努力渡过第一道难关——语言关。“我们来江门主要是提高普通话和汉语水平,所以每天都在努力学习。”洪月英说。
洪月英还说:“如果把普通话和汉语学好,回国后自己不用去找工作,而是有人主动上门找你的。菲律宾也有很多中国人来做生意,懂中文的都当翻译、导游为主,收入高。”
华文班背景
近几年来,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开始兴起,一些老华侨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重视中国文化,不少当地的社团组织,开始资助华侨学生回国学习,培训师资。
由此,广东省侨办自2005年开始相继在广州和江门两地开设华文班,学期1年。
今次毕业的36名华裔学生来自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5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第五届毕业生。
这些学生年龄都在18-30周岁,具备较好的中文听说读写能力,承诺毕业后回居住国至少从事3-5年的华文教育工作。(黄健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