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十六日晚间,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在湖南长沙开幕,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一百一十二名选手将进行二十天的角逐,以赢得“汉语语言使者”称号及来华留学奖学金等奖励。 中新社发 李琦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中新社长沙七月二十六日电 题:汉语搭桥外国大学生情倾中华美食
作者 李琦
“感谢我这聪明的胃,会享受中国的美食,不然我就不会来参加‘汉语桥’了。因此,要想大饱口福,就必须学习汉语。”英国选手方佐俊用流利的汉语、幽默的演绎表达他对中华美食的喜爱,引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
这是正在长沙举行的第八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赛场上的一幕。来自六十多个国家的一百一十二名大学生,以“快乐汉语,成就希望”为主题,在长沙同台竞技,秀汉语、比汉语,用汉语讲述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学习的乐趣和中国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中国美食和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是他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比赛现场,选手们别具心裁地推介自己倾慕的中国美食,现场气氛轻松快乐。
朝鲜选手金成真用地道的天津快板介绍闻名遐迩的狗不理包子;比利时选手爱丽丝称赞青岛蛤蜊的味道比家乡“蛤蜊之国”的蛤蜊更出众;韩国选手韩瑞英用纯正的汉语描述记忆中海云庵糖球会的盛况:“红色的山楂草莓串,黄色的香蕉橘子串,黑色的黑枣黑芝麻串,就连山药蛋、鹌鹑蛋也串起来了,真实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绘声绘色的表演,仿佛把观众带回庙会现场。
日本选手木三由佳在湘西凤凰文化体验旅途中,第一次见到姜糖。她说,自己吃过姜,也吃过糖,但是从没吃过将适量的甜和恰到好处的辣融合在一起的姜糖。“中国美食真是花样繁多风味足,民间小吃韵悠长啊!”
加拿大的李牧说,可观可食的上海工艺食品--糖画令人称奇。在他看来,用糖做颜料画出来的上海糖画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美食艺术品。
对外陋内香的臭豆腐、肥香热辣的羊肉串、如玉如缎的刮凉粉、金黄脆嫩的糖油粑粑等地方小吃,选手们不但如数家珍,其中的历史典故也能信手拈来。通过对中国美食的了解,选手们对中国饮食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认为,中国美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民生活艺术的展示。
一场以汉语为名的比赛,让这些原本就对中国充满了向往的外国大学生有机会品尝了各地的特色小吃,有些甚至学会小吃的制作方法。这一美食情结将使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汉语学习中。外国选手们表示,将来要走遍中国,吃遍中国,把中国美食带到全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