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京剧、练武术、学书法……很多中国元素被12名外国选手在“汉语桥”比赛现场演绎得恰到好处。决赛第一场比赛之后,晋级的12名选手走进具有不同特色的中国家庭——“夕阳红之家”、“民族服饰之家”、“曲艺之家”、“武术之家”、“京剧之家”和“书法之家”,亲身体验了一把实实在在的中国生活。前晚,在决赛第二场比赛中,他们呈现了更浓的中国味道。
中国家庭生活让选手受益匪浅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很多外国选手都想一睹其“芳容”。选手魏丽和新西兰小伙马贝壳来到了株洲向奶奶的 “京剧之家”学习京剧。他们的任务是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尽可能地掌握京剧表演。经过向奶奶的指点,魏丽和马贝壳学了一段《游龙戏凤》,两人的唱腔和道白都十分到位,连主持人鲁豫也感叹道:“要是换成我来学这段京剧,肯定没他们唱得好。”师傅向奶奶也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评价:“两天之内就学得这么好真不容易,用七个字来形容就是‘有板有眼有神韵’。”
“在中国的家庭生活,我以为他们会很保守,但是跟我们想像的完全不一样。”选手们在台上讲述在中国家庭的生活时很兴奋,也很感动。在“武术之家”体验生活的俄罗斯选手孙行者更是用自己戒烟的故事告诉观众——自己深深地被“家长”汪国义感动,是汪教练教会他要战胜自己,并让他下决心从现在开始戒烟。
不懂长沙话,错把好人当人贩
初到长沙的选手们由于不懂长沙话,还闹出了不少笑话。搞笑高手李然说起一段他在“夕阳之家”王奶奶家的一段有趣的经历,“有一次,王奶奶跟我说要去买‘孩子’,我十分纳闷,心想不会是遇上了人贩子吧,奶奶还问我是多少码,要黑色的还是白色的。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长沙话中‘鞋子’的发音和‘孩子’的发音是一样的。”
同样是方言,选手刘思文可就“开窍”多了。刘思文被安排到株洲何妈妈的“民族服饰之家”。刚进家门,何妈妈就操着方言说道:“这个妹子真漂亮。”何妈妈的女儿看了看刘思文,说:“就是鼻子太高了。”没想到,这两句方言居然被刘思文听懂了,她开玩笑地说:“那你们出钱,我就愿意整容吧!”
决赛第二场赛毕,李然(美国)、马贝壳(新西兰)、郝菲(比利时)、岩崎元地(日本)、格里沙(俄罗斯)、刘思文(澳大利亚)以出色的表现分别获得了总决赛的6张“入场券”。(桑琴 董晓婧 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