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陶娟现在是外国留学生的一对一汉语老师,她不久前接受了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的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课程,一对一实习是她完成课程的最后一关。
眼下,国际汉语教师不仅是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也受到了中文、英语等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青睐。和陶娟同期的培训学员蔡慧敏就是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陶娟的选择更多是出于人生规划。她说:“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可以向全世界传播汉语,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从小学习书法,也会编中国结和剪纸,这些中国的才艺可以融入到教学中去。”
汉语需求多元化
从中国开始对外汉语教学至今,国际汉语教师主要来自各大定点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随着需求的多元化,院校派出的老师已经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年龄层次、目的层次错综复杂的市场。据教育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中心统计,近80%的国际汉语教师担任中小学、幼儿园和非专业语言培训学校的汉语教学工作,只有20%左右的教师是被派往国外大学的专业汉语教师岗位。
“现在课程的分类不应该是以学习汉语的程度为标准来分级,而是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对象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培训部副主任杨朝晖介绍说,“有一个在清华学建筑的埃塞俄比亚留学生,他接受过8个月的强化汉语训练,日常交流都没有问题,但在课程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针对他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加强和建筑专业有关的汉语教学。”
授课教案个性化
画脸谱、画扇面、打太极、剪纸、编中国结、做风筝,这些听起来像玩一样的活动是国际汉语教师培训课程的重要一门——文化和才艺。“就是要教会我们的学员玩,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很需要技巧的。”杨朝晖说,以前的汉语教师很难适应国外的课堂环境,主要是因为文化背景和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突出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国外的学生不能接受中国比较规范严肃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因此现在的培训更为注重教学技能的训练,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文化才艺3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课技巧。以学生为中心,从学习计划到每堂课的教案都能个性化地考量,而且每个汉语教师还需要对中国戏曲、中医推拿、养生保健、民俗地理、饮食文化等传统知识有全面的了解。
事实证明,这样的课程安排在教学实践中颇有收效。陶娟举了个例子:“有一堂有关节日的文化课,我制作了很多小卡片,上面画了月亮、鞭炮、月饼、饺子等图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拿到的图案描述一个节日。抽到月亮就可以说一说中秋节,有的学生觉得月饼和南瓜馅饼很像,就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了感恩节的习俗。”游戏教学对教学技巧的要求很高,远不是看起来那么轻松。
从业教师外籍化
从2004年以来,国家汉办已经派出近7000名志愿者教师,遍布五大洲的48个国家。
两年前还只有200多名中小学生就读的美国芝加哥孔子学院,现在已有超过1.2万名学生。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不久前表示,目前全世界有109个国家的3000多所高等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了4000万,在很多国家,学汉语的人数正以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以此速度预计,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1亿人学习汉语。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将需要汉语教师140万人。而目前,包括内地、港台和海外只有3万名教师从事国际汉语教学。面对巨大的市场和迅速增长的需求,仅仅依靠培养国际汉语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汉语真正走出去,要让外国人成为教授汉语的主力军。“这就和英语在世界的传播是一样的,绝大部分英语老师是非英语国家的。”只有让学校、个人、交流机构形成有机串联,只有在培训机构、志愿者之间建立起有效互动的平台,国际汉语教师才能建立完整的职业服务链,不仅让外国人学中文,还能让他们教中文。(胡元平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