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情景交融,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为深刻,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的统一。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扎实实地训练。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语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一、合理的导言,激情激趣
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非常重视导言的设计,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激情激趣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导言设计。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为了强调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设计了如下导言:
教师出示汉字卡片“戴”,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生:不认识。
教师出示汉语拼音卡片“dɑi”,告诉学生:这叫汉语拼音,是“戴”的音节。师拼读,“d ——ɑi ——dɑi”。
师:如果你们学习了汉语拼音,就能看着音节拼读出所有汉字的读音。你们想学汉语拼音吗?
生:想学。
师:学好汉语拼音非常有用也很重要,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它学好。你们有信心吗?
生:有信心!
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进行对话,让学生说说既熟悉又简单的事物,也可激情激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利用丰富的图画,培养想象能力
图画不仅是文字的说明,还可拓宽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说话的能力。生动活泼的画面,色彩鲜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课外时间绘画制作教材中没有或缺少的插图,自制教学所需的图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例如:在《小猫种鱼》一文中共有五幅图,讲的是一只小猫看见农民叔叔和阿姨春天种玉米和花生,到了秋天收到很多玉米和花生,就想要种鱼的故事。我先让学生看图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件事情被谁看见了?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这时,学生都积极地思考。最后,请几个同学上台指着挂图讲述。他们都能发挥想象力,讲得都很生动。
三、加强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中,我注意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乐学爱学,比着学,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上进心。例如:在生字教学中,为巩固生字抽读生字卡片的时候,我首先叫起一位同学,再由这位同学自选一名小对手和他一起抢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准、记得牢。
四、分角色带表演,培养朗读兴趣
朗读是小学阅读训练的“常规武器”,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个难点,指导一年级的小学生朗读必须选择科学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训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多读”。是不是“多多益善”呢?我觉得“多读”的同时还应注重“巧读”,因此,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和反复朗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运用表演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朗读的兴趣。表演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处于愉悦、轻松的环境中。例如:《两只小狮子》这课,对话较多,我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勤快狮子认真、懒狮子懒洋洋、小树奇怪、狮子妈妈语重心长的语气来。然后,分角色戴上头饰表演,我找了四位同学上台表演,分别戴上勤快狮子、懒狮子、小树、狮子妈妈的头饰。这四位同学的表演无论是在语言还是动作上都惟妙惟肖,使班内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深受形象感染,既充满兴趣,又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华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4期/侯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