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广东南海西樵山发现疑似水下最大采石场生产遗址之后,西樵镇大同村村民近日又在村内鱼塘挖掘出数件颇具考古价值的古代动物骨骼标本。
4月2日,经过有关专家初步认定,这些新发现的动物骨骼标本属于古代食草类的牛科水牛类,距今大约五千年至六千年,可以说与西樵山古采石场年龄相当,但具体是何种动物目前还有待进一步鉴定。
村民:
鱼塘挖出数件古代标本
据南海区西樵镇大同村柏山村小组村民林辉培回忆,3月19日下午,他在对自己承包的鱼塘进行挖深改造时,突然发现土壤中有硬物。进一步挖掘后,他在鱼塘大约六七米深处,挖出了两件哺乳动物下颌骨及两件肋骨,每件长度大约都是40多厘米。当时,林辉培意识到,这些骨头可能具有考古价值,立即向西樵文化部门上报。
征得林辉培的同意后,南海区博物馆又将这四件动物骨骼移送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中山大学进行鉴定。
2日,林辉培收到了南海区博物馆转来的鉴定意见。正如他所料,经过初步鉴定,他挖出的动物骨骼果然是古代生物标本,年代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
专家:
新发现标本或为古代水牛骨骼
4月2日,记者找到了曾鉴定林辉培挖掘出的骨骼的有关专家。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邱立诚和中山大学教授张镇洪介绍,经过鉴定,他们都认为,村民林辉培此次挖掘出的两件哺乳动物下颌骨及两件肋骨,应该属于同一动物个体。这种动物个体较大,两件下颌骨基本完整,门齿缺失,颌骨牙床保留有一组臼齿,因埋藏时间久远,牙齿外表呈黑色,光滑,有轻度石化。
专家们同时认为,这些古生物标本估计年代为新石器时期,距今大概五千到六千年。根据牙齿结构判断,它属于食草类的牛科水牛类,但具体种属有待进一步鉴定。因此,“这几件骨骼标本,估计年代属新石器时期,对探讨西樵山地区的古环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观点:
五千年前古西樵人就会打猎
采访中,鉴定专家还向记者透露,这次从西樵镇大同村的鱼塘发现这个古生物标本,与西樵山的采石场遗址存在的时间相当,这也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西樵山就有人类居住,而且可能是古人食后留下的骨骸。由此推测,当时的古西樵人已开始打猎生活,而大型的动物正是他们的食物来源之一。
另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在西樵民乐村一鱼塘也曾发现过一件古生物标本,与这次在大同村发现的水牛科古生物标本属于同一年代。可以说,这次新发现是5000多年前古西樵人进行生活打猎的又一新例证。(李传智 黄幼谦 陈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