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五·一”将在朝天宫崇圣殿举办《圣塔佛光——七宝阿育王塔特别展》,届时,鎏金七宝阿育王塔、随铁函出土的水晶珠、金凤凰、铜钱等都将首次公开亮相。2008年南京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是至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中新社发 吴俊yz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如何安全无损地开启阿育王塔、怎样保护塔身内的新发现文物、“塔王”木胎使用的是哪种木材……在4月30日下午召开的“阿育王塔考古工作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大报恩寺遗址考古队负责人、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针对上述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焦点一:开启阿育王塔有无难度?
开启阿育王塔,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困难。“由于两部分木胎以榫卯结构套接,这让开启工作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问题。”华国荣表示,与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不同,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阿育王塔是复合型结构,内部木胎分为上下两部分,接合处以榫卯结构套接起来。“掌握了这一点,就可以在不损坏文物的前提下将塔身打开,文物清理结束后还可以照原样拼装起来。”
焦点二:如何保证文物安全无损?
开塔容易,难的是如何保证塔身内的文物安全无损。华国荣表示,考古部门对阿育王塔相关文物保护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存放环境要和大报恩寺遗址地宫的内部环境保持一致,“我们现在采用的保护办法主要是3方面:低温、保湿、隔氧。存放文物的环境温度在18℃—25℃之间;存放金属质地文物的环境湿度要小一些,以防止表面出现氧化。从目前来看,各类文物的保存状况都很稳定。”
焦点三:“塔王”木胎是何种木材?
曾在现场参与铁函开启的文保专家奚三彩告诉记者,打开铁函盖板后,里面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味,有点接近檀香的味道。当时,奚三彩推测是丝绸内藏有香料。如今,这个疑问终于有了答案。“阿育王塔木胎用的材料是檀香木。”华国荣表示,阿育王塔出函后,考古人员对其结构、材料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确认木胎是用檀香木制成。“阿育王塔历经千年依然没有变形、损坏,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木胎结构的稳定,造塔工匠当年一定选用了上好的檀香木。”
焦点四:开塔过程为何没直播?
阿育王塔出函后,曾有消息称凤凰卫视将联合南京电视台对开塔盛况再次进行现场直播,但这一计划最终没有实施。华国荣表示,取消电视转播,是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塔身内的文物大都用丝绸包裹,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说,丝织文物的稳定性最差,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文物损坏。因此,我们在开塔后要对丝绸包裹第一时间进行保护性处理,不能有丝毫耽搁。”华国荣说,“这样一来,就不能像以往的电视转播时一样,把文物取出后再一件件放在镜头下展示。”(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