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江宁谷里近几年接连发现多处六朝古墓,不仅规模大,而且一座比一座精致。昨天(6月2日),记者接村民反映,就在去年夏天发现六朝完整大墓的杨村,又惊现一座六朝古墓。整座古墓布满了精美的花纹砖,令人惊叹,尤其两块带孔的青砖铺设在甬道口,就如同现在的地漏,代表了当年墓葬的“高科技”。
整个古墓布满花纹砖
江宁谷里杨村,原先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这里山峦环抱,池塘密布,是一处极好的风水宝地。昨天(2日)上午,记者来到前山的山坡上,远远地望见考古人员正在山上忙碌着。一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江宁谷里杨村发现的古墓没有一座遭到施工破坏。4天的考古挖掘,再次印证了施工单位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正在施工的南京绕越公路从寂静的小村穿过,高大的路基无疑需要大量的泥土,而正好座座小山就被利用上了。当挖掘机的司机小心翼翼地抓开小山上的草皮时,有可能就会带出一块墓砖。“这座古墓是被开挖掘机的司机发现的,古墓长为7.5米,宽2.7米,高约2.7米,虽为中型墓,但整座古墓全用花纹砖修筑,规格比较高。”说着,考古专家指着墓壁说:“你们看,砖上刻有纪年款,‘元康五年九月立’,说明这是一座西晋古墓,元康五年为公元295年。”记者靠近一看,不止是一块,几乎所有青砖上全都有纪年。为何整个古墓布满花纹砖,考古人员猜测,也许是墓主的喜好,生前早就吩咐定做好了如此精美的墓砖。
墓主人是位贵族
“元康五年”无疑是墓主的逝世年份,那么为什么墓主的后人在修建这座古墓时,会将如此众多的“元康五年”款青砖砌满古墓?一定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考古专家表示,因为没有出土墓志,墓主的身份很难确定,从古墓的规模来判断,毫无疑问是一位贵族。至于为什么反复强调“元康五年”的纪年,需要进一步考证。除了纪年砖,古墓中还有大量的五铢钱纹、绳纹、放射纹等青砖。
带孔的青砖可能是地漏
更为称奇的是,记者发现,在古墓甬道与古墓封门的地面上,有两块绳纹青砖与众不同,青砖上都有如同电钻打的圆孔。一块上面有约1厘米直径的圆孔6个,排列有序。另一块青砖横在墓门前,与前一块成丁字形摆放,砖上打有20个大小不等的圆孔,中间9个大孔,两边为11个小孔。在场的考古人员都说没见过。接着考古人员用尺子量了一下,打孔的青砖长34厘米,宽16厘米,厚4.5厘米,圆孔打得如此均匀精致,在场的考古人员表示,十分罕见。
记者电话请教一位考古专家,他表示,根据青砖的摆放位置,他判断,应当与古墓的排水系统有关。记者顺着打孔砖的位置,绕过墓葬门发现,确实与古墓前的排水通道相连,而且古墓的排水通道保存也非常完好。这位考古专家认为,这两块打孔青砖也许代表了当年墓葬的“高科技”,极有研究价值。
史上曾进过盗墓贼
古墓在发掘前,考古人员用两天的时间清理了古墓圈顶的泥土,由于古墓的圈顶为单圈结构,令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果然墓顶有一个大大的盗洞,从泥土去样看,不是近年所为,历史上盗墓贼已经光顾过此墓了。”负责该工地的考古专家说,不仅从墓顶的土质坚硬能做此判断,墓室里也堵满了泥土,说明了由于盗洞导致泥土从洞口慢慢滲进古墓。
令人欣喜的是,当年的盗墓贼只要金银财宝,对瓷器这类生活陪葬品不感兴趣,于是手下留情,丢下了6件青釉瓷器。其中,在墓室靠近墓门的祭台附近发现了5件瓷器,1件大的青釉碗,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它叫钵,碗的外面有1圈小圆花纹的图案,十分精美。另外4件小的碗,称盏。有的碗口朝上,有的翻倒在地,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些瓷碗是放在祭台上用做供奉的器具,因为该古墓的祭台面积也算够大,分左右两个。为什么瓷器都翻倒在祭台边,考古人员称,可能是盗墓贼在黑暗中将其踢翻。“你们看,黑暗中,盗墓贼没发现,右边祭台的角落里,还有一堆铜钱。”
就在大家各自发挥想象力时,考古人员又在墓室的后半部分发现1件十分完好的青瓷小碗。为何会放在离祭台这么远的地方?考古人员也很纳闷,“也许盗墓贼下到古墓里,发现太黑,忘了准备油灯,用这个小碗当做点油的灯具,用完就丢在此处了。”(蔡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