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言“狼来了”家喻户晓。人们总爱将说谎的孩子与说谎出现的危险连在一起,也认为“讲谎话的不是好孩子”。在现实中,面对孩子说谎,你是如何看待?该怎么去教导孩子呢?
问:我们一家移民来美已经五年,大儿子现在10岁。不管工作多忙,我们对孩子的管教都很重视,但就觉得孩子越大,头痛的事就越多。大孩子聪明,但很调皮,小孩成长长期的活泼好动,我们能忍受;可是他有一些行为,我们无法容忍,就是经常对我们说谎。
很多时候,他随口就编个谎话撤谎,来弥补他的不对,譬如他拿了其它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却说是人家送他的。他刚来美国的第三年,在学校还用英文结结巴巴的告诉同学,爸爸是警察,昨天抓贼时受伤住院,传到老师耳中,还打电话到家里慰问,弄得我哭笑不得。我们认为,小孩撒谎是种坏行为,如从小不纠正听任发展,就可能成为不诚实的人。每当他说谎话,他爸爸就气得不得了,当场揭穿并指责。有时他也可怜兮兮的承认说谎,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大多数是我打圆场,让丈夫息怒,孩子好过些。
有人说,美国出生的孩子很直,不会说谎话,为什么他会这样呢?
答:孩子说谎,似乎跟在那里出生没有什么关连,而是与家教、社会风气及孩子不同阶段心理成长等各种不因有关。家长不喜欢孩子说谎,这种态度是对的。但要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说谎,有不同的心理反应,须用正面和有效的方式引导纠正。
学龄前与学龄初期的孩子“说谎”,并不是真正的想说谎,而是他们看到外界的新事物或与人的接触中,产生自己的想象,或想实现某些愿望,而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表达出来。比如说孩子喜欢警察抓坏人的情节,而讲出“爸爸或妈妈是警察,去抓坏蛋”;如果父母亲外出,他们会告诉别的小朋友,爸妈是出去为他买玩具和棒棒糖。这是孩子表达愿望,不应视为“说谎”。
进入学龄的少年孩子,知道面广了,人际间接触增多,能用语言更精确的表达,也许明白了是与非。这个年龄期孩子的说谎,通常是出自几种原因:
一、要避重就轻,希望能躲过错事,免受责备。客观上孩子是犯了错,主观意识上他们也明白,但又怕承认会受责备,这时便会出现谎言,为逃避受罚,谎言于是成为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
二、不良家教的言传身教,如父母没病却请病假外出旅游,做生意将次货充正品并赚了钱,家长不以为意,反而得意的让孩子知道,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孩子说谎的心理动机与勇气。
三、孩子为达到自己所需,不惜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愿望。
孩子说谎是不良行为,但小孩说谎的心理,并未达到“爱骗才会赢”的地步,帮助孩子纠正说谎,仍是可行的。家长要明白孩子说谎的动机,不要以粗暴或责备方式当面揭穿,而应用鼓励诚实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要孩子讲真话,让孩子明白对错是非。不姑息迁就有说谎习惯的孩子,他们才能诚实健康快乐的成长。(来源: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