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现代父母对所谓“好管教”的观念跟上半个世纪大异其趣,他们在家对孩子采取放任态度,却在公共场合对孩子管的很严。
卫斯理大学的社会学副教授玛琪拉‧卢丝芙(Markella Rutherford)在研究“父母”杂志里从1929-2006年,一共300篇教养子女的专文后,发现几世代前严格的管教方式,已随时间经过有大幅改变。
卢丝芙表示,现代父母面对许多外界因素,让他们不得不在家门外的地方看紧孩子,因此让孩子在家中多些自由,表现他们自己,也有机会表达不同意见,无非是对孩子在外头丧失的自主权的一种补偿方式。卢丝芙也说,父母在家放纵孩子,也确实符合祖父母常抱怨孙辈“很难管”的说法。
至于现代孩子为何在家门外不那么自由,卢丝芙有几个解释,她认为各种原因之一是社会变迁,包括当前的城镇及郊区规划多便利车辆,而非考量孩子需求。再者,孩童绑架的案件也时常发生,也把父母吓的不敢将视线离开孩子。同时,父母选择带孩子参与的活动,也多需要有大人在旁,这减少孩子能自由玩乐的时间。
20世纪早期,提供教养子女忠告的专栏多数鼓吹“服从”概念,认为孩子应在举凡饮食、打扮等生活各个层面听从父母意见。当时父母在家中设立严格纪律,但让孩子在外面享有很多自由,他们能自在的在镇里踢球、骑单车、搭公车与地铁等,甚至搭便车也可能是被允许的事情之一。
本世纪后半段以来,“父母”杂志上的专家忠告则越来越倾向建议父母给小孩更多表达自我的自由,即使这意味着他们有可能违抗父母或与之产生争执。
一篇2006年的文章建议父母:“提供孩子更多选择。首先,让孩子知道其实你了解他们为何不高兴……接着,借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给予他们一些掌控权力的机会。”
许多在过去被认为稀松平常的家务事,现在看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1950年代,“父母”杂志里描述父母分派给孩子的家务中,包括打扫家里、购买日用品、准备食物、调整家具位置、保养火炉、保养汽车与看护生病的家庭成员等。
1996年的某期“父母”杂志中,一位母亲则这么写道:“如果我要求女儿在上学前,先去外头把车道上的积雪铲掉,她恐怕会不可置信的大笑。”
卢丝芙也表示,1960、70与80年代,父母确实多着重孩子帮忙家务,不过这些特质现在几乎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父母将重心放在孩子的学校作业。(摘自:美国《世界日报》,作者:范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