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9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在全民学英语的大潮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学生们说起英语十分顺溜,可是却被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面积多少”这类常识性问题难到。文章认为,学习英语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讲究实效。最关键的是,学习英语是个人的自由空间和兴趣,这才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全民学英语的现象值得反思。
文章摘录如下:
报道,第七届“羊城小市长”评选活动日前进入复赛阶段。而在比赛现场,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学生们说起英语非常顺溜,但却被一些常识性问题考倒。
据报道,许多小选手的英语水平上佳,向主持人自我介绍时都十分流利,一名初中组的男选手说起英语更是滔滔不绝,让主持人都插不上话,引来在场评委的掌声。“羊城小市长”的参加对象为广州市十区二市中小学校9岁至14岁的在校学生,通过演讲、综合知识竞赛、英语情景对话、拼图说事和才艺展示等形式来选出优胜者。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小选手对一些常识性问题显得无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面积多少”(答案:960万平方公里)、“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谁”(答案:邓小平)等问题考倒。
以上现象近几日在中国再次掀起了全民学英语是否必要的热议。有学者认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值得反思,毕竟这是一个国民素质培养方向的问题。
截至4月28日下午,凤凰网进行的一项调查——“你认为中国全民学英语有没有必要?”显示,13362人参与投票,回答“有必要”的占7.9%,“没必要”占79.7%,“不好说,有利有弊”占12.4%。
据《羊城晚报》报道,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英语是“通行证”也是“拦路虎”,一纸职业资格证(包括了画家和演员)必须过了外语(主要是英语)关才能拿到手,以给自己的专业身份“权威证明”。
也因为英语的重要性,很多中国父母不惜一切也要确保子女把英语搞好,五六岁的孩童就开始学英语,周六、周日还得补习。一名凤凰网网友就带有讽刺意味地说:“提包的父母带着子女补习,比上班还憔悴。”
新加坡集团在中国 要开纯英语幼儿园
在全民学英语的大环境下,商机自然处处在,来自新加坡的童心集团(Cherie Hearts)就计划未来几年在中国的多个二三线城市开设以纯英语教学的幼儿园,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福建晋江第二实验幼儿园,已在上星期举行奠基仪式。
童心国际(中国)总裁柯鸿景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教育方面,中国父母很舍得投资,而且英语现在又这么受重视,因此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开设以纯英语教学的幼儿园会得到中国父母的青睐。”
对英语非常在意的除了学生外,也包括许多已经工作了的中国人。主要针对这群人的英语培训学校在中国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其中就包括全国连锁的华尔街英语(Wall Street English)、英孚教育(English First)等。华尔街英语在广州一家分行的负责人告诉本报,在中国学英语不便宜,一年半的课程平均需要人民币3万元(约6596新元)左右,不过,很多家庭不是很富裕的中国人也愿意付这笔钱来提升自己,因为他们相信,在中国要有好的前途,就必须先掌握好英语。
对于全民学英语的现象,被视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主任李公明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在中国,不管是考大学或考职称,都得考外语。在这种制度下,很多人才因为外语不好而没能在工作或社会上晋升。我觉得这种制度非常荒诞,事实上,学外语的人们必须有动力、有目的、有需求,而不该盲目地学。”
李公明也指出,中国的植树节每年都很热闹,但种下的树多少会存活?“最后的效果,很少人关注。学习英语也很类似,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讲究实效。最关键的是,学习(英语)是个人的自由空间和兴趣,这才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全民学英语的现象值得反思。”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彭澎在接受《羊城晚报》访问时则说:“日本人学习英语是为了解决知识的吸收和转化问题,英语教育只是为了培养少数人,然后通过他们达到全民的知识共享。中国模式则是全民学英语,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应用得很少。”他也指出,美国人要学习华语主要是到中国留学,他们一般是通过两三年的强化学习,然后就够用了,美国也不必全民学华语。
当然,也有支持全民学英语的声音。广州某小学的校长说,学英语没错,重视英语学习也不是厚此薄彼,他从事教育20多年,不觉得学英语会影响其他知识的涉猎。不过,对于种种职称考试非得通过外语考核才行,他就觉得没必要。(杨永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