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上午,韩国首尔成均馆隆重举行了祭祀孔子的“释奠大祭”。据悉,“释奠大祭”在每年的孔子祭日(5月11日)和诞辰(9月28日)举行。(中国新闻网5月12日)
有没搞错啊?孔子是哪国人啊?莫非我记错了?回头看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孔子儒学的和谐思想,在世界各大洲广泛传播。“孔子学院”也相继在各国建立,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这说明孔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思想伟大。但是它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各国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的传播,那韩国人举办的祭祀孔子的“释奠大祭”应该就是认错祖先了吧?莫非你们的祖先不出名,就来祭拜我们的圣人,那好啊,欢迎每年到祖坟上来。
写到这,想起端午节那事,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中国诗人屈原的,早有新闻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这个新闻在当时闹的沸沸扬扬的,还有专家称:“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是啊,话是那样说的,可是,相同的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这是巧合吗?既然是遗产,终归是历史形成的,历史上属于谁,应该是很清楚和明确的。
近几年来,关于中韩历史文化的撞击是越来越多,想说的是历史是长时期形成的,历史上的事不是谁说了算的。这是历史的传承和发展的结果,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韩国人,你们认错祖先了!(卢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