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网络语言,简直是对祖宗和传统的糟蹋。”前晚,“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武汉大学“四大名嘴”之一、著名国学专家李敬一教授,做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时,如此痛斥现在在网络上出现的不规范用语及火星文。(5月20日《楚天都市报》)
笔者虽然不是90后,但受网络文化影响,对所谓的“火星文”也略有耳闻目见。总体来说,有些不懂,有些连猜带蒙也能明白;但有些不仅能懂,而且还觉得形象有趣,甚至于笔者也偶尔用点火星文。譬如说:东东、大虾、菜鸟……这些基本的“火星文”相信很多人都懂,并且某些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日常交流的主要词汇。但至于说到火星文“糟蹋祖宗和传统”,给汉字的规范和纯洁带来不利,笔者认为未免有点严重了。
所谓的“祖宗和传统”无非就是指从前的东西。其实,从前的东西可就多了,而李专家说的“祖宗和传统”应该是指国学或者文字一类的东西。如果真是指这样的东西,那么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也非“祖宗和传统”,它的产生还不到50年,是不是也算是对“祖宗和传统的糟蹋”?况且现代白话文的语言规范和充斥着“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完全不一样,但现在好像还没有多少人说白话文“给汉字的纯洁与规范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新文化运动”时有很多遗老遗少排挤白话的言论,但最后也没能阻挡住白话文和简化字这种“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的发扬光大。这个例子既说明“祖宗和传统”的未必都是好的,还说明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向前发展,且这个发展趋势是不可挡的。
“火星文”受到90后小孩子的追捧,因为他们觉得“火星文”代表其个性,而“个性”未必都是叛逆的不好的——发明一些新鲜的词汇、创造一些颠覆性的语句就是这种个性的一个体现。笔者相信,最终能流传下来的“火星文”,将是那些在汉语基本框架之内的“火星文”,而那些荒诞不稽的“火星文”最终会由于其脱离汉语环境而无疾而终。
从火星文的应用趋势来看,正是由于“火星文”的新潮和汉语的自净能力,也决定了“火星文”就像一个个流行的文字游戏,其中不少数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时俱进”地扩充了汉语的表现力和丰富性。从这方面来说,“火星文”不仅没“给汉字的纯洁与规范带来不利影响”,反而为汉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为此,笔者以为,我们不妨用“进化论”来看待“火星文”,由汉语到“火星文”,从某种角度看便是文字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和发展——对待低俗的恶劣的“火星文”一样给予规范,对新颖的向上的予以积极引导,而不是动辄就对创新的表达方式挥动“传统大棒”。
最后,笔者不禁想起了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多夫》里的一句话: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是的,如果90后写手包包、阿紫真的写出一本全网络语言作品,并且绝大多数人能欣赏,那也只能说明那时已经是“火星时代”了——那个年代属于年轻人的,属于“火星文”的。(邓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