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晚,47岁的苏格兰乡村妇女苏珊·波伊尔,在《英国达人》选秀节目中,以天籁般的歌声演唱了音乐剧《悲惨世界》选曲《我曾有梦》,获得亚军。虽说与冠军失之交臂,但苏珊是这次选秀的最大赢家,她的参赛视频在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点击率已经超过1亿,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视频的5倍。苏珊,一个体态臃肿、其貌不扬的大妈成了全世界最火的人。
“我梦到往日的一个梦,那时充满希望生命也有价值,我梦到爱永不凋零,那时我仍年轻无惧。”这是苏珊参赛歌曲《我曾有梦》的歌词,苏珊把这样的歌词变成了现实。很多人被苏珊打动,其实是被梦想的力量再一次触动了心灵。世界歌王波切利在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我们每个人都像星星一样,生来就是为了闪耀的。”在苏珊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闪耀的一刻。
苏珊·波伊尔出生时因难产缺氧导致轻微脑损伤,从小反应慢,成绩差,不会用电脑,不擅社交,被诊断有学习困难症,经常被同学取笑。她没有工作,没结过婚,甚至没接过吻,两年前妈妈去世后,陪伴她的只有一只10岁的猫。她参加《英国达人》选秀节目,最初是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目的:给自己的单身生活找个伴侣。就是这样一个属于弱势群体的社会边缘人,依然怀揣梦想。苏珊爱音乐,爱歌唱,平淡的生活,漫长的岁月,犹如酿造美酒一样,令她的歌声具有了“纯朴易感”的特质,她的梦想是成为英国音乐剧女神——伊莲·佩姬。当她面对主持人说出自己的梦想时,所有的人都在起哄,嘲笑她,可当她一曲唱毕,所有的人都起立为她鼓掌,评委说:“这是我主持节目3年来最大的惊喜,你让我感到震撼!”普通人梦想成真,丑小鸭变白天鹅,是最具感染力和传播效力的。从海选开始,苏珊的票数就一路领先,粉丝大众欣赏着她,跟随着她,仿佛在追随、点燃自己心底深处的梦想。
苏珊带给我们的震撼除了声音,还有与声音形成巨大反差的形象。从海选到决赛,苏珊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好像刚从床上爬起来的,因为身材的缘故衣服总像胡乱包裹在身上。当评委表扬她时,她总是羞涩地一笑,很典型的不谙世事的乡村妇女的表情。她的朴实让她不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名,埋伏在她家门口的狗仔队,拍到她内衣走光的照片,报纸、电台、网络到处都是关于她的负面新闻:说话不雅、偶尔小醉、嫉妒评委看好的选手,被宠坏等等,这一切都让她手足无措。苏珊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她就像是一只聚光灯下受惊的兔子,在决赛前一周,她几乎天天痛哭,神经几乎要崩溃,甚至曾考虑为了躲避人们的关注而退出《英国达人》节目。就是这样一位不懂得打扮、不懂得掩饰、不懂得矫情的淳朴大妈占据着俊男靓女的舞台,颠覆了以貌取人的大众娱乐文化。14年前,苏珊曾参加过选秀节目,因长相不美被主持人羞辱,以难堪收场。两次选秀,结果大相径庭,可以看出英国选秀节目的进步和大众审美的变化。
反观我们的电视选秀节目,还总是在帅哥美女的圈子里打转,所谓的歌唱、舞蹈选秀常常“文不对题”,最后的获胜者并不是歌唱得最好的或者舞跳得最棒的,而是长得最美的、最酷的那个人。电视台对参加选秀者极尽包装之能事,造型师为他们精心设计妆容、服饰,导演组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程式化训练。他们的草根特质已经被包装遮掩得所剩无几,和那些学院派明星没什么两样,我们很难看到他们率真、纯朴的一面,就连母女拥抱的感人一幕也是精心设计的表演环节,让人难辨泪水的真假。这些充斥着克隆、虚假、浮华的选秀节目,正越来越多地失去观众。这些节目造出的明星仅有漂亮脸蛋,缺乏特色,往往昙花一现,不能长久。
其实,以貌取人并不仅仅存在于选秀节目中,也不仅仅存在于娱乐圈,它泛滥于整个社会。我们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以貌取人的倾向,并常常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于是,在招聘、招生、人际交往中,外表俊美的人常常会被加分,很多女性为了加分,不惜以摧残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减肥塑体;相貌平平乃至丑陋的人则被减分,有的人因此找不到好工作、好对象,才华被埋没,幸福被葬送。娱乐节目充斥过度包装的俊男靓女,其实也是对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一种迎合。
“世界在浮华与激进之后,总会转弯。”苏珊大妈让厌倦了奢华包装的大众,在做作的游戏之后,找到了返朴归真的依托。她的肥胖,她的憨态,她的不修边幅,在她的才华映衬之下显现出一种清新之美,朴素之美。
可是,苏珊已不再是苏格兰乡村的苏珊了。接下来,她将出专辑,去世界巡演,听说还要到中国来做“快女”评委,她将要或已经成为娱乐中人,她还能像平凡大妈一样纯真、率性吗?(汪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