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表示,要借流行歌曲和明星来推广经典名篇。从周杰伦的《青花瓷》备受青少年喜爱就可以看出此举的可行性。《青花瓷》、《东风破》、《寂寞沙洲冷》……这些“中国风”流行歌曲在歌迷中传唱的同时,也让青花瓷、水墨色、琵琶曲等经典诗词中的元素和意境深入人心。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眼下一些“中国风”歌曲,歌词看似唯美,实则堆砌词藻,经不起推敲。
传统文化借力流行艺术
“传统诗词的传播需要加入时尚元素,吟唱经典和流行歌曲并不排斥。”对于此次国家语委提出的用流行歌曲和明星推广经典名篇,许多传统诗词爱好者及音乐人都十分赞同。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王建元对记者说,许多流行歌曲都是从古代诗词曲赋中汲取营养的,比如《涛声依旧》、《霸王别姬》等曾风靡一时的歌曲,都是通过“唱”的形式传承经典的。王建元还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台湾音乐人从唐诗宋词中挑选出十余首经典曲目,由邓丽君演唱,制作的专辑《淡淡幽情》曾轰动一时,因此,借力流行歌曲和明星效应推广诗词经典,确实是一桩事半功倍之事。
“中国风”不是词藻堆砌
从2000年周杰伦推出《娘子》开始营造流行歌曲“中国风”概念,到现在大批用江南、长安、三国、杏花春雨、青花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包装的“中国风”歌曲涌现,这股“中国风”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走味”、“堆砌卖弄”的现象。
“80后”作家郭敬明为李宇春创作的《蜀绣》刚一出炉,便招来“堆砌词藻”的恶评,网友直指这首看似唯美的歌曲,纯粹是从唐诗宋词中东拼西凑而成。戏剧家魏明伦还指出了歌词中一些常识性错误,如“牡丹染铜樽,满城牧笛声”这句词硬是将成都变成了游牧之地,而“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等场景更是毫无地方特色可言,同样的元素完全可以用在湘绣、苏绣、粤绣中。对此,一家知名网站论坛上甚至出现了“手把手,教你写中国风歌词”的恶搞帖,列举了许多所谓的“中国风”歌曲中,歌词堆砌词藻、空洞无物、刻意用生僻字眼“唬人”等现象,引得众多网友共鸣。
会用古诗词,还得有真情实感
虽然“中国风”创作良莠不齐,许多教育界人士还是对借力流行歌曲和明星效应推广传统文化持乐观态度。“流行歌坛也有许多经典之作,”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向记者举例,“比如林夕、黄霑等词作家的作品,由于作者国学功底深厚,作品简单上口又意境深远,细细思量却回味无穷。”他举例说,比如“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等经典歌词,用词虽不华丽,却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又有扑面而来的满腔豪情。对于时下的音乐创作人来说,这股“中国风”要长久地吹下去,达到推广传统文化经典的效果,创作者必须沉下来,把“真情”和“古意”放到“词藻”的前面。而王建元也指出,流行歌曲首先得顾及时下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口味,“光顾着文字的优美华丽,缺少真情实感的歌曲,是没有生命力的。”(苍淑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