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比利时的20多名大学生用步行、坐公交车等最平常的方式与最普通的重庆人进行交流,更真实的了解重庆。经过10天的考察,2月9日,这群大学生在重庆市磁器口将他们的调查成果展示出来,与重庆市民一起分享他们的重庆印象。
从标语认识重庆
8日下午,记者在磁器口纯真年代青年旅社门口看到一群金发碧眼的帅哥美女正在旅社门口摆出自己的作品,不停的和来往的市民做交流。据了解,他们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在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一项全球教育项目。
汉学系的学生迪特介绍,此次来的22人分别为汉学系和教育系的学生,汉学系的11人都学习过四年的汉语,于是与教育系的搭配分了11个组,从不同的方面来了解重庆。
迪特的调查成果是各式宣传标语,他将这些标语还打印在纸上,并标注出了重点,足足有8张。前来参观的市民感到很新奇,主动向迪特解释这些标语的意思。
迪特说,通过这些标语,他更进一步的了解了中国,经过统计,他发现在路边的宣传标语中“安全”被提及的最多,在他从磁器口到寸滩港的路程中有29次。
“我发现不仅是标语,市民也很爱提醒人注意安全,我在公交车上和小面店都听人叫‘注意安全’。”迪特说,他开始很不能理解,但后来知道这是大家对他的关心,这让他感到很有中国特色。
重庆是个立体城市
漂亮的娜利塔展示了她的一幅幅重庆城市相片。“忙”,是她对重庆的感觉,她说在比利时的城市都很平坦,大家的生活都非常悠闲,而在重庆她感到这里的发展很快,整个城市都处于一种繁忙中,相对于欧洲人熟悉的北京、上海,她更在这里感受到了西部城市的发展活力。
小伙柏铭皓自制了一个重庆万花筒,里面有一个贴满照片的轮盘,从不同的孔里看进去,看到的是不同的画面,转动轮盘,一个立体的重庆就在眼前展现出来。柏铭皓说,他发现重庆是一个立体的城市,不管是地理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呈现出一种错落美,古老的事物和新兴的建筑相互融合,这在欧洲是很难见到的。
作为带队的教授Jan Masschelein,他说重庆有3000万人口,而比利时一个国家仅1000万人,这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将把‘重庆’带回欧洲,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重庆。”
鲁汶大学20多名学生以各自的方式记录重庆,让更多欧洲人了解重庆。(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