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5时,闹钟把丁方从睡梦中吵醒。窗外一片漆黑,正是巴基斯坦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以往,丁方会在这个时间准时起床,迎接满怀喜悦的一天。持续一年半的汉语学习,让他始终保持着亢奋的状态和稳定的作息,在他看来,没有比学习汉语更令人痴迷的事情了。然而,今天丁方却实在难以起床,几天前他的右腿长了3个肿包,持续的疼痛折磨得他一夜难眠。丁方闭着眼内心挣扎了许久,最终还是从床上艰难地爬了起来。
洗澡、刷牙、穿衣服、出门、赶公共汽车。45分钟后,到达塔克西拉,然后换乘公司班车,90分钟后到达国立现代语言大学。此时,太阳刚刚出来,巴基斯坦的冬天宁静而安详。丁方一瘸一拐地走向E-BlOCK——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所在地——他每天向往的地方。他开始有些懊悔,刚才在车上没有预习今天要学的新课,以往他都会这样做,因为在课堂上,老师总是会把最难的问题留给他,下课以后他还会带着全班同学复习、预习,但今天他实在是太困了。
巴基斯坦家庭没有“分家”的概念,这个国家也没有计划生育,所以当人们在回答“你家几口人?”时,往往会把中国人吓一跳,因为他们会把结了婚的哥哥、嫂子以及侄子、侄女等统统算进去。丁方也来自这样一个大家庭。他的爸爸是退休工人,每月有4000卢比的退休金(1人民币折合11卢比),大哥是电工,二哥是海军军人,两个姐姐都是中学教师,全家人月收入4万卢比。对于11口的大家庭来说,4万卢比不算富裕,但丁方家非常重视教育,他的两个姐姐都有硕士学位,二姐还是双硕士。“老师,我觉得我可能得3个硕士:汉语、阿拉伯语还有乌尔都语。”丁方自信地说。
在伊斯兰堡孔子学院,这个来自大家庭的学生对汉语的痴迷是出了名的,他的刻苦更让每个在此工作的中国人赞叹不已。从北大和北外来的中国公派留学生第一次和丁方交谈时,对其汉语水平非常惊讶。要知道,丁方还没有去过他神往已久的中国,这更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丁方,你真是个天才!”
面对表扬,丁方显得有些腼腆。他不是天才,但他有着坚定的人生理念:不学习就是浪费时间。每天下课后,他要在路上颠簸3个多小时,到家吃完晚饭已经10点多了,但还要坚持学习3个多小时的汉语。他的高级商务汉语课文,都是在公共汽车上背诵下来的。在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举办的晚会上,丁方经常演唱中文歌曲,尽管唱得走调,但字正腔圆的发音总能赢来阵阵掌声。刻苦的学习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凭借自己的汉语优势入选巴基斯坦访华百人青年代表团、荣获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主办的汉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优秀学生表彰一等奖……
在这个巴基斯坦年轻人心中,学习汉语,不仅是走向社会的必修课之一,更是沟通巴中友谊的最佳途径。他向往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更把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带给周围的每一个人。他说:“我要让自己的周围充满汉语的气氛,我要让周围的人珍惜巴中友谊。”丁方拥有自己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汉语俱乐部,目前共有9名成员,他是主席。大家每天坚持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中国新闻和汉语教学节目。丁方还利用空闲时间教自己的姐姐、邻居、朋友学习汉语,现在他们见面时用汉语的“你好”打招呼。丁方的小侄子只有3岁,母语乌尔都语都还没有掌握好,却已经可以流利地用汉语说出1到10了。
丁方已经获得了今年9月去中国学习的政府奖学金。我想,不论面前有多大的困难,丁方的汉语学习之路注定会越来越精彩。(葛立胜,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汉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