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5日,俄罗斯名校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原校长、俄方筹委会成员柳德米拉·薇尔比茨卡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俄语年”即将在北京开幕,“俄语年”期间,中俄双方将开展多项合作,包括共编教材、互派留学生、中国教师赴俄进修、在中国举办俄语知识竞赛和学术研讨会等多项活动,以推动中俄文化交流,加深国民相互了解。 中新社发 蒋习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中国“俄语年”3月27日在北京开幕。俄罗斯副总理、率团访华的俄中“语言年”俄方组委会主席茹科夫在临行前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与中国互办“语言年”活动为双方高水平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2006年和2007年,在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倡议下成功举办了中国“俄罗斯年”和俄罗斯“中国年”活动,成为中俄关系史上的创举。为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全面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达成协议,于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活动。
茹科夫说,今年是俄中建交60周年,俄方很高兴看到双边关系成熟而牢固。俄中两国堪称国际社会睦邻友好和相互尊重的典范,俄中友好是建立公正、和谐的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今明两年两国互办“语言年”正是要把双方业已达到的高水平合作继续保持下去。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连科日前表示,俄中互办“语言年”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全面交流合作。据他介绍,在中国“俄语年”活动框架下将举办全国大中学生俄语知识竞赛,邀请中国汶川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到俄罗斯疗养,在中国大学增设俄语教学中心,举办学术研讨会、展览等多项活动,涉及俄中人文交流的各个领域。
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校长、俄中“语言年”俄方筹委会成员弗拉基米尔·库里洛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俄中两国友好交流历史悠久,了解并掌握对方的语言文化将使两国人民走得更近。
库里洛夫说,2006年初,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与中国黑龙江大学联合研究生学院正式成立,远东大学也与吉林省和辽宁省的一些高等院校建立和保持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他认为,俄中两国不仅应大力培养语言方面的专家,更要一起培养能用汉语或俄语相互沟通交流的工程师、科学家和艺术家。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校长、国际俄语教师联合会主席维尔比茨卡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当人们对一个国家产生浓厚兴趣时,接下来自然就会想学习它的语言和文化。”她介绍说,中国“俄语年”期间俄中教师将开展多项合作,其中包括共同编写教材,互派留学生,中国派遣教师赴俄进修,联合举行夏令营等交流活动。
中国“俄语年”活动近日也成为俄罗斯各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俄罗斯之声电台、俄塔社和《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等都对此展开相关报道。俄新社中文网总编辑叶菲莫夫说,两国媒体的大力宣传将使“语言年”系列活动不仅停留在领导层面,在普通群众中也将产生广泛影响,两国媒体对“语言年”活动的报道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交流。(高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