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战略对话部分首次会谈27日下午3时在美国国务院举行。首次会谈的主题为中美关系。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共同主持会谈。 中新社发 李静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中国侨网消息:美国《侨报》28日刊文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美国高官与中国人打交道开始时兴引用中国成语、古文。这个引经据典的风尚在7月27日首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展露无遗。
文章摘录如下: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今年2月访问北京前说的“同舟共济”被人津津乐道,27日她上台致辞,一开场就秀了一下中文:“衷心欢迎”中国代表团。
希拉里感叹十年后重返中国见到的巨大变化。她说:“行驶在北京的三环路上,我仿若在观看一步快速推进的电影。从我上次旅行见到的很少高层建筑,到今天光亮闪耀的奥运会场和摩天大楼。从几百万街头骑行的飞鸽自行车,到各式汽车穿行在现代化的街道。对那些去上海的人来说,一个大都市很快要举办上海世博会。这些都是中国活力和增长的证明,我们欢迎这些进步迹象。”
最后希拉里引用中国民间谚语“人心齐,泰山移”作为结语。她说:“我们不期待在每个方面都一致,但当我们面对21世纪共同挑战时,能够齐心发现共同点。”
美国财长盖特纳谈起近30年前的中国缘。学过中文的他6月份在北大演讲时用了成语“同心协力”,今天他在致辞中再次字正腔圆地说出:在这个危机时刻,我们一起行动,“风雨同舟”,表达两国共对危机、共度时艰的愿望。
最后上场的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幽默地回应美方的善意。他说:“我本人走过了68个年头,也用我笨拙的头脑做过一些思考。我愿意乐观看待中美关系的未来 ”;“我们大家实际上在一条被狂风巨浪不断侵袭的大船上。我们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安危与共,只能顺应时代潮流,同舟共济。”与他一同主持战略对话的希拉里听着,不断微笑点头。
戴秉国最后说:“我们正在参与创造21世纪两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同舟共济,共对挑战的历史;参与创造21世纪全球化时代相互尊重、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他大声问在场500多名与会人士:“我们能做到吗?”接着他自答:“套用奥巴马总统竞选时说的口号——Yes,we can!”
全场会心大笑,掌声热烈。
美国总统奥巴马亲临致辞,他一上场就用姚明与中国人拉近距离。他说:“我是一个篮球迷,我想借用姚明的话说,‘无论是新队员,还是老队员,都需要时间互相磨合’,通过已有的建设性对话和这次对话,我相信我们能够达到姚的标准。”
奥巴马特意向大家介绍他提名的新驻华大使洪博培会讲中文。不会中文的奥巴马在结束语时引用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名言“A trail through the mountains, if used, becomes a path in a short time, but, if unused, becomes blocked by grass in an equally short time”,让现场的中国人无不大费周章。许多记者互相打听奥巴马到底用了哪句文言文,原来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奥巴马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开拓一条通往未来之路,让我们的孩子防止误判,避免道路被茅草堵塞的难以避免的分歧时刻。”
奥巴马期待着今年晚些时候访华,只是不知道到时候他会否再秀中国古文,让中国人因为他对中国历史有所了解而产生更多的好感。也许他可以从洪博培大使那里现学现卖。(余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