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外交通商部朝核协商科一等秘书官吕绍英是韩国名副其实的汉语“工神”。这是因为她不仅汉语说的很流畅,而且还具有把握对方心理进行沟通的能力。
她学习汉语的秘诀是什么?
“在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看书。7岁时进入了华侨学校。”对中国很关心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让她一早认识到了中国的崛起。
在华侨学校她反复练习读和写,之后开始背诵汉语课本。从2年级开始学习了唐诗、宋词,在中学时期学习了《出师表》、《论语》、《孟子》的文章。在华侨学校学习的她,便梦想着要长大后成为外交官。
“中国人不爱表现感情,喜欢使用隐约的说话方法。只有了解好文化、政治背景才能正确地进行沟通。”
她强调说要学好汉语一定要先学好韩语。母语的基础不坚实的话,对提高外语实力也是个限制。
吕绍英在初高中时期坚持每天用汉语写日记。她一直主张不要害怕失败,要沉浸在“洪水般的语言训练中”。
她指导说,想要脱离单纯的会话水平达到高级汉语水平,就要对过去的古典及现在大街上流行的俗语都要有所了解。特别是古典知识很重要,想要同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有些深度的对话,中国古典知识是必需的。了解流行语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好的方法。鉴于地域间的偏差很大,把握主要地区的方言很重要。
“各种汉语考试中地方方言经常是高难度问题。我有一次曾经在韩中高层会谈上帮助了一名中方翻译。她当时没有听懂中国高层官员的话非常慌张。那位中国官员的广东话方言很重。我得益于在台湾留学时的同屋是香港人。”
她认为汉语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学会的语言。汉语是一种越学越难的语言,至少要坚持不懈学3年以上。她认为韩国属于汉字文化圈,韩国人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有利的。
她指出:“说中国大陆和韩国将成为统一生活圈并成为同一文化圈的话一点也不过分。鉴于在国际社会上中国地位越来越高以及韩中关系发展的潜力,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也是应该好好交往的伙伴。”(朴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