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港商朱鼎健:“我是‘创二代’、‘勤二代’”

2014年06月16日 16:2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观澜湖集团董事会主席朱鼎健
观澜湖集团董事会主席朱鼎健

  中国侨网海口6月16日电 题:“我是‘创二代’、‘勤二代’,不是‘富二代’”――访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

  记者 王子谦

  “我还记得2007年与父亲上岛的时候,大概也站在这个位置,这么多年一花一草一树一木,有很多心血在里面。”6月初的一个午后,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博士站在海口观澜湖度假区会所楼顶,遥望如今满目皆绿的黑石球场,心生感慨。

  就在前一天,观澜湖携手华谊兄弟和著名导演冯小刚共同打造的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正式开街,朱鼎健借此机会接受记者专访,讲述朱家父子两代创业的故事。

  忆严父:把中国的高尔夫插在世界版图上

  “我为父亲立了一尊铜像,希望他能看到现在的观澜湖。”朱鼎健指着远处的雕像,忆起父亲朱树豪。

  朱鼎健的父亲朱树豪祖籍广东省饶平县,1950年出生于香港,是最早来大陆发展实业的香港企业家之一。经过近20年时间的发展,朱树豪把观澜湖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尔夫球会,被业界誉为“中国高尔夫之父”、“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2011年8月,61岁的朱树豪在香港去世,时年36岁的大儿子朱鼎健接班,成为观澜湖集团主席兼执行总裁。

  朱鼎健说,当父亲1992年决定在东莞的荒山野岭上投建内地第一家高尔夫球会时,“大家都吃不透他在做什么,觉得真的是把钱扔在大海里面。”

  “他的梦想是把中国的高尔夫插在世界版图上,他把中国在全世界的地位放在第一位。”朱鼎健说。

  朱鼎健眼中的父亲称得上一位“严父”,他回忆说自己完全是在压力下成长的,很小就自己挣零用钱,帮父亲洗车、擦鞋、做家务,大一点就到外面工作,父亲去世后继承的最大资产不是财富,而是做人的价值观。

  “我是‘创二代’和‘勤二代’”

  香港长大,加拿大读书,内地工作,三地经历给了朱鼎健不同的感悟。他说,在香港成长,让他明白了一个城市如何通过服务业带动发展;在加拿大留学,让他有了更加国际化的视角;在内地投资,使他的企业有了新的发展。

  “很多朋友叫我‘创二代’和‘勤二代’。”继承庞大的家业,朱鼎健却从不认为自己是“富二代”。他解释说,“勤二代”可以透过日常生活习惯看出,“创二代”是指他正努力将高尔夫产业轴拉宽,把产业链做透。“父亲离世时,我第一个决策就是不可以做守业的工作,因为守业就代表停留,不进则退。”朱鼎健说,既然守业比创业难,不如就继续创业。

  正是有了继续创业的信念,朱鼎健在做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积极谋划与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合作。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就是朱鼎健和著名导演冯小刚在一次聊天中迸发出的灵感。

  “他每一次拍完贺岁片后,觉得要拆掉搭好的场景可惜,我们商议与其拆掉,不如把冯小刚系列电影场景重造,做成实景旅游小镇。”朱鼎健说,他和冯小刚一拍即合,从构思到签约、设计、沟通,再到建设,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

  朱鼎健说,做事快是他的风格,时间不仅代表金钱,还代表青春,既然有活力,就必须把这股活力散发出来。

  在教育产业,朱鼎健也有自己的想法。未来在海口观澜湖国际旅游度假区片区,一座具有国际教育理念的大学――海口华南伦敦大学将对外招生。朱鼎健谈到筹建大学的初衷时介绍,他在加拿大求学最深的感悟是能够锻炼好英文,从而了解中外文化,推动事业发展,但囿于学费昂贵,很多内地学生无力承担留学费用。“海口华南伦敦大学以英文体系教学,学生既可以学到高品质的知识,又不必有高额学费投入。”

  希望看到中国的“泰格・伍兹”

  朱鼎健说,观澜湖的使命是为人们创造快乐、健康、和谐的生活,他要在休闲旅游领域创造中国的世界品牌。

  如今,观澜湖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尔夫球会,高尔夫世界杯、观澜湖世界明星赛、世界女子高尔夫锦标赛、全国百队争霸赛等一系列赛事让观澜湖为人们熟知。在海口观澜湖黑石球场,朱鼎健一步步实现着父亲的梦想,使这片万年石漠地在保护中发展,带动了绿色和低碳经济,现在推出了生态旅游项目,更说明秉承了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的理念。

  2016年,高尔夫球将重返奥运会,对于朱鼎健来说是一个好消息。“高尔夫球是个追求智商和情商的运动,中国人绝对有条件,我希望看到中国的泰格・伍兹。”朱鼎健说,父亲当年把高尔夫在中国落地,他的使命就是使其普及化。

  “我是很典型的处女座,完美追求,一定不会知足,会继续奋斗。”朱鼎健说,他要继续把“创二代”、“勤二代”的精神发扬下去,证明一个好父亲不是给下一代穿什么品牌衣服,戴什么手表,开什么名车,而是要让下一代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为社会做贡献,这是他个人终身的使命。(完)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