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在美国两位数的失业率中挣扎,不如到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试试运气,这是一些刚走出校园的美国青年的选择。
美国《纽约时报》昨日报道,由于美国经济疲软,刚脱下学位服的大学毕业生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东方。中国节节攀升的经济、低廉的生活成本都是吸引这些年轻人的亮点,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有机会学到作为新人在美国学不到的东西。
对此,亚新科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博科斯基感触颇深:“过去几年,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中国工作。”博科斯基自己1994年来到中国,创办了他的公司。“1994年我来中国的时候,正赶上第一波美国人来中国淘金。这些年轻人组成了更大的第二波。”
20岁的佐内尔在麻省理工学院快上大三了,现在正在北京的JFP公司做暑期实习。他来中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美国,找份实习比以前难得多了,所以我就想试试别的地方有没有机会。”佐内尔不会讲中文,不过这两个月在中国的经历已经燃起了他的兴趣,回校以后准备去学中文。
外国人能在中国找到工作,往往不是因为他们了解中国,而是因为中国需要他们带来的西方的理念。伯曼女士的长项是西方舞蹈,因此尽管她既不懂中文也没在中国工作过,23岁的她还是很快找到了一份节目编导的工作,两年后的今天,中文熟练的她已经带着她的舞蹈公司走遍了中国、欧洲和美国。“他们需要一个能和世界交流的人。”
博科斯基表示,许多中国公司希望能雇佣母语是英语的人才,来帮助他们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
而在美国雇主眼中,在中国的工作经验能够锤炼人的性格,让人更具进取心,更有创造性。
专家说法
国内学生就业并不受影响
今天上午,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向记者表示,国内企业招聘外国求职者,主要集中在翻译、经理助理、外贸、教育培训方面,企业比较现实,招聘时看重其语言特长多一些。
另一方面外国求职者国内找工作的渠道仍不够规范,多是通过各种圈子寻找、熟人介绍,还没形成规模。“目前只是对国内学语言的毕业生有影响,但和国内学生就业冲突不大,所以影响也不是很大。”郝健说。(杨铮林 陈小康 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