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海归热潮 【字体 】【打印
中国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透明度引质疑
2009年08月24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中国已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但还远远不是一个人力资源强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不足

  中国加大了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

  4月底,在少有人知情的情况下,“千人计划”第一批名单悄悄出炉。至迟到9月初,第二批“千人计划”名单将确定。在结束第二批的公布后不久,即9、10月份,马上将展开下一批申报和评审工作,进展之快有如迅雷不及掩耳。

  有知情人透露,依据到目前为止所公布的信息,第二批、第三批名单很有可能将与第一批一样,是“暗箱式”评选、出炉的。

  金融危机下的人才抄底

  2008年年底,由以往仅负责任命高级干部的中组部牵头,启动了一项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在5到10年内吸引1000〜2000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企业家以及金融家到中国工作。

  之所以是由中组部牵头,其一是因为“千人计划”与以往科学院推出的“百人计划”、教育部推出的“长江学者”计划以及自然基金委推出的“杰出青年基金”计划不同,“千人计划”涉及到科技部、教育部和科学院等多个部门,规模宏大;其次是因为“千人计划”招揽的不仅仅是科学创新类人才,还包括企业、金融等众多领域的管理人才。

  经过半年的实施,该项目已经确定了首批122名入选者。其中,包括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人员中第一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王晓东。此前他已经担任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入选“千人计划”后,他将全时回国工作。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去年刚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回国的施一公,参与了“千人计划”方案前期的起草工作。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该计划瞄准的都是“世界范围内的顶尖人才”。

  2008年4月2日,施一公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在《光明日报》上联合撰文说,“(中国)整体教授队伍的水平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他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应该重点引进一批在研究领域领先的世界著名大学的一流正教授,使其全职全时回国工作,让他们在国内一流大学全面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领军作用”。同时,“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得力政策,为他们创造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大学的竞争力”。

  200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当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达到4246万,略高于美国的4200万,已是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第一大国。但中国还远远不是一个人力资源强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不足。

  因此这一中国迄今为止最高规格的人才引进计划,赢得了很多人的赞誉。

  “早就应该出台这样的计划。”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中国有越来越多的职位需要曾在海外受过教育、拥有国外工作背景的技术型人才来担任。这样中国才能应对越来越全球化、越来越复杂的世界。”

  但这个刚启动的项目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人对该计划的运行程序及低透明性提出质疑。

  美国关岛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与法学研究部主任李宁在他的博客中写道:“第一批实施的透明性很低,而且没有公示期,这种做法不能令人满意。”

  创业者首次受青睐

  第一批入选“千人计划”的122人中,96位是在大学和研究所工作的“创新人才”,其余26位则是领导高技术企业的“创业人才”。

  按照中组部的要求,入选者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为了更好地引进和使用海外高层次人才,中组部将在符合条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中央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40〜5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或许“期许过高了”。

  在李宁看来,能够在一个领域起到“引领”作用的专家,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数量也是很少的,“这类人才是凤毛麟角,我对能否找到1000名这个档次的人才并引进到国内的可行性是怀疑的。”

  但这丝毫没有影响相关各方的热情。它们在接到通知后,就开始积极寻找“千人计划”的候选者。

  尽管迄今中组部尚未发布首批入选者名单,但一些机构已经在4月份到5月份就自行公布了其延揽的“千人计划”入选者。其中,中国科学院有16人入选。

  在各高校中,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有5人入选,人数最多。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紧随其后,都是4人。北京大学也有3人入选。

  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还成为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除了学术人才,“千人计划”还首次针对创业人才。聚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是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推荐的入选者。对于自己的入选,这位创业者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此前国家引进人才从没考虑过创业者,这还是第一次”。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王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千人计划”把创业者与研究人员纳入到同一个人才体系中,是“对无数创业者创新精神的一种肯定和激励”。

  针对第一批入选者,李宁认为他们“都是科学界或者企业界的精英,是国家真正需要引入的人才”。不过,他还是建议在操作中,“应采取更加实际的做法,把引进人才的目标放低一些,改成引入在海外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声誉、回国后能够帮助提升国内科学技术水平的专家学者”。

  中组部在下发的文件中承诺,将要求用人单位为“千人计划”的入选者“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但支助的具体细节仍不明朗。

  最初的方案建议给入选者提供相当于其国外薪水60%左右的薪金,以及根据不同领域的需要给他们5〜7年内最高达800万的启动经费。但工资和研究经费需要引进单位出。目前唯一明确的支持是中组部提供的100万安家费。

  王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除了拿到了100万的资助外,“千人计划”没有其他实质性的动作,“一切还不确定”。

  引进,还是“追认”?

  在“千人计划”首批入选者中,有的人早已回国,有些还接受过其他人才计划的引进,部分创业者也是在国内创业多年的海归学者。

  这让包括李宁在内的很多人感到惊讶。李宁说,我理解“千人计划”应该是引进人才,而不是对现有海归的“追认”。

  中组部在文件中说,“千人计划”的评审工作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匿名的通讯评审,然后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综合评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准备选择一批知名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等,建立“千人计划”评审专家库。每次评审根据申报人的具体情况,在库中随机抽选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小组。

  施一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千人计划”是为了引进人才,但同时也是为了留住人才。“如果有的人因为回国早,或者说已经进入了其他的人才计划,就不能进入更高级别的千人计划,这对他们不公平。”

  据悉,“千人计划”的草案之一不仅仅限于吸引海外人才。最初的想法是设立“国家教授”和“国家青年教授”称号,吸引国内外所有符合条件的人来申请。

  但最终方案仍定位在引进人才。至于一些回国人员的入选,部分原因可能是对已归国的高端人才的认可,另一个因素也可能是对高端人才判定的困难。

  王健说:“对创业者而言,如果你还没有取得成绩,仅仅是有技术或想法,谁敢肯定你一定能成功呢?”

  另一个引起公众质疑的问题,是这一宏大的计划,评选程序并不透明,甚至连入选者名单都不公示。参与“千人”评审的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指出,第二批“千人”的评审,主要审核的是申请人所递交的材料,申请人基本不与评审专家面谈,也没有基本的PPT陈述。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认为:“一般而言,公布专家委员会名单比公示‘千人’更重要,因为道德的评判更重要。专家委员会成员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通过专家自律可以对其决定加以约束和考证。” ★ (蔡如鹏 谢璐 徐治国)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