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代人崇尚读大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是少年时代的追求。书读好了干什么呢?“学而优则仕”。除了当官,现代中国又多了几条秀才出路,经商发财或出国留学。后者是更多青年学子的心愿,于是我们就到美国来了。
当然是继续读学位,之后找个大公司或大学工作。在公司里等着慢慢往上爬,或换个公司升快些。娶妻生仔,衣食无愁,做一个教育良好,尊纪守法的中产阶级。到这时也算是革命成功了。读好大学,放洋留学,进大公司,自古华山一条道?可是跟周围的大陆同胞们一谈,不少人想辞掉工作,自己创业做事,譬如搞个高技术公司。这大概是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吧。美国人崇尚创业,打开杂志或上网站,到处可见辞工创业的经验之谈。有个Smuel Adams啤酒的故事很能代表美国的创业精神。
美国酒吧里有一种很受欢迎的啤酒,叫Smuel Adams。这个啤酒不象百威或米勒那样低廉无味的大路货,它是杰姆罗克(Jim Koch)开创的。罗克生于一个酿酒世家,到他老爸为止,他家五代终生酿酒。上一代人干这行只能勉强维生,所以罗克自小,老爸就尽力教育他不要再做这行,甚至不让他靠近啤酒桶。
罗克是个乖乖娃,按老爸的设计,他努力读书,成绩优秀,进了哈佛大学。1971年他又升入了最热门的专业,哈佛法律与商业双料研究生学习。一年后他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在学校里读书的他真的了解社会吗?真的知道选择事业道路吗?他退学去了科罗拉多州,做野外生活教练员。一去就是三年半年,到过很多地方。他开始了解人生,了解自己。之后回到哈佛完成了学业,在著名的“商业脑库”波士顿咨询公司拿到一份高薪工作。专业对口,在美国工商界指点江山,还有什么令这位读书人不满意的吗?有。他问自己,难到我50岁时还做同样的工作吗?
许多安居“乐业”的大陆学人也反复地问过自己:在公司里做一辈子优秀雇员,然后拿着退休金,到一个被青春遗忘的角落去打发余生?罗克不只是问自己,还有行动。他想起老爸的一句尖刻话,“现在的啤酒是让脑袋发晕的酒精加水”。既然美国人在花大钱,喝破酒,为什么我罗克不可以生产高质量的精(craft)啤酒呢?
1984年,36岁的罗克辞掉了千人想,万人要的工作,把老爸的强烈反对转变为支持,自己的储蓄加亲友投资,用24万美元成立了波士顿啤酒公司。曾经拥有的就业安全,医疗保险,退休金全没有了。一旦失败这位名校生当然是一文不名了,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嘛。义无反顾大概就指此刻。
取出了藏在老屋阁楼里的啤酒秘方,在老爸的指点下把啤酒做出来了,取名叫Smuel Adams。Smuel Adams是酿酒人和美国历史上有名的爱国者。因为精制啤酒太贵,卖不掉,罗克一开始得挨户推销。他衣冠楚楚地走进酒吧,店主人还以为是查税的来了,不料罗克却从公文包里掏出了啤酒。同年六月,Smuel Adams在有4000多专家参加的“美国啤酒节”上被评为“最好啤酒”,罗克才打开了市场。两年后Smuel Adams摆进了总统座机。现在波士顿啤酒公司生产16种啤酒,两种软性饮料。1999年1-9月的销售额为1.3亿美元。52岁的罗克是上市公司“波士顿啤酒”的总裁(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