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打印
弗吉尼亚理工中国留学生杀人案追踪:双面朱海洋(3)
2009年02月12日 16:28  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   

    那14天发生了什么?

  杨欣本科毕业于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并且已取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资格。据ID为“明艳”的网友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上的文章,杨欣在接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修了 6门课,还打两份校内工,并曾经在快餐店打工做到经理助理。

  杨欣的个人网页中“好友”栏里有朱海洋,由此有网友推断,二人应当在杨欣来美国之前就相识,至少是保持网络联系。

  但弗理工国际中心主任科姆·贝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二人应当是最近才刚刚相识。贝斯克说,杨作为新生,朱海洋曾帮助其熟悉校园情况。

  不论如何,朱海洋似乎一度甚得杨欣信任。在学校的文件中,杨欣在“紧急联系人”一栏,除了母亲,填写的正是朱海洋。甚至,杨欣在刚刚抵达弗理工之后,还在朱海洋的公寓借住了4天。案发后的调查中,警察发现了杨欣开具给朱海洋的40美元支票作为报酬。

  于是,互联网论坛上出现了大量关于二人关系,以及朱海洋行凶动机推测的言论,真假难辨。

  最吸引眼球的是,有人以朱海洋朋友身份出现,称杨欣曾以“非自愿”为名勒索朱海洋数万元而被拒绝。还有人推测,两人1月21日晚在咖啡厅的会面,正是就勒索问题谈判,而朱海洋在谈崩之后“就变态了、就杀人了”。

  维护杨欣的人则认为,杨是一个勤奋上进、善良热情的女孩。这样连40美元的小账都要算清,一点小便宜都不肯占的人,实在是没有道理勒索朱海洋这样一个“穷光蛋”。还有人说,杨欣在国内有男友,原本计划3月回国结婚。

  据弗吉尼亚当地媒体报道,朱海洋弗理工的匿名朋友告诉记者,朱海洋曾说自己很喜欢杨欣,想成为她的男朋友。但即便如此,朱海洋也并没有向这位朋友介绍,杨是否同样对他也有好感。

  直至杨欣遇害,也没有人能具体说明他们之间的恩怨如何纠结,必须以这种方式做一个了断。而在3月5日庭审之前,警方也拒绝对二人的关系做进一步细节公布。

  “取缔亚洲人”?

  这是两年之内,弗吉尼亚理工第二次被亚裔学生的暴力案件所震惊。2007年4月16日,韩裔学生赵承熙用170发子弹和33条人命,留下了美国校园暴力史上最为血腥和黑暗的一页。

  该校新闻发言人 Mark Owczarski向南方周末记者强调,2007年的赵承熙事件和今年的朱海洋事件“很显然是没有联系的”,这是一起“孤立的、个人的”案件。

  尽管如此,朱海洋案发后,校方承认,曾收到数十封信件、电邮、电话或博客留言,鼓吹袭击外国人。在网络上,一名ID为Mr.Drego的网民留言称:“不用说取缔枪支或者取缔刀具,解决问题显而易见的方法是取缔亚洲人。”

  一名中国留学生对记者表示,类似言论“可以理解”。他说:“要是你是美国人的父母,你儿子女儿也在弗理工,你也会这样要求……加上经济本来就不好,大家对于外来的工作者会更仇视一些,容易迁怒。”

  弗 理 工 校 长 Charles Steger在案发后给学校师生全体发送电子邮件,称“弗吉尼亚理工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区,对全世界的任何种族、民族和文化都是如此”。Steger甚至还特地指出,从该校历史来看,国际学生冒犯司法系统的比例非常之低;在美国全国司法统计中,亚洲人可能杀人的概率比白人低十倍。

  据统计,弗理工共有约2100名国际学生,其中中国学生约500人。

  该校一年级的学生Chase Danieo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可能会有很少的人因为这件事觉得亚洲人、中国人是坏人,“但我和大部分身边的人不会这样判断中国人……我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对任何一个群体这样评判。”Danieo也不否认,这起案件给一些同学带来了困扰,因为这将他们带回到2007年的记忆里,甚至让他们抓狂。

  美国《侨报》记者余东晖在案发后曾经走访弗理工校园,他发觉大部分华人学生对这件事讳莫如深,一听说是记者,就像“躲瘟神”一样躲开。甚至有中国学生告诉他,“最担心这件事情炒起来,成为新浪头条”。

  案发之后,弗理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也曾给全体华人会员发信,要求大家“不要过多对事件好奇而随意打听或者散播”。在本报记者同联谊会主席赖守文联系时,他婉拒称,“由于目前是敏感期,不便对事情本身发表评论和意见”。

  该校计算机工程博士后龚小谨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反华情绪。龚小谨认为,朱海洋案比2007年的赵承熙案影响力小得多,那时尚且没有发生任何反韩或反亚事件,这次也想必更加不会。

  弗理工新闻发言人Owczarski也声称,至今为止,就此事而言,弗吉尼亚理工社区的师生没有发生针对某个族群的任何过分举动、仇恨、愤怒或种族主义情绪。(记者 张哲 实习生 濮方竹)

[上一页] [1] [2] [3]

编辑:张冬冬】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