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留学生新闻 【字体 】【打印
公派、自费留学双线升温 7成公费生集中7大学科
2009年02月19日 16:46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羊城晚报 图)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趋紧,一些人转而计划出国深造。留学成本下降,也使不少单位尤其是涉外企业的员工考虑出国充电。自费留学的热潮已经形成,国家急需人才公派留学的数量也快速增长。

  七成公费生集中七大学科

  近年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中,70%都集中在七大学科领域:通讯信息技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材料科学与新型材料、能源与环境、工程科学、应用社会学和WTO相关学科。

  中国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已经纳入国家人才战略体系,确立了优先资助的七大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派遣国家急需人才。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留学基金委与世界上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还加强了同多个国家各类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建立长效对话和合作机制……这些举措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能够进入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公派生突破每年万人大关

  数据显示,自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国家公派留学人员46071人,其中已回国34432人,总回归率为97.67%,年录取规模从起初的2000余人逐年增长,2007年选派规模首次突破1万人。2008年1月至10月,中国各类公派留学生到期应回国5363人,已回国报到5297人,回归率达到98.77%。

  1996年改革以后,国家公派留学采取签约办法,明确了国家和个人的责任义务,“个人申请、专家评审、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做法,体现了在同一规定条件下“公平竞争、优者先行”的原则,使国家公派留学的选派工作真正从用人单位的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面向全国各行各业,是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做法。

  定留学目标不可拔苗助长

  留学抑或不留学,转专业抑或坚守自己的专业?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广东分中心主任张菁表示,在全球经济接轨情况下,准留学生思考应更全面,规划要看得远一点。很多学生及家长在留学前咨询的时候,应认识到留学项目本身并没有所谓“最好的”,关键是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她建议,一定要对学生自身的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目标明确了再作决定。选定的目标超出学生目前自身能力的15%-20%还勉强可以达到,如果定得过高,有可能严重水土不服。另外,从生活的自理能力,到家庭的资金储备等,都要做好准备。(李志伟 卢文英)

编辑:董方】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